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凸顯,成為困擾民生的大問題。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應該改變當前"一刀切"的標準制定思維,用階梯式標準鼓勵優質優價,推動食品企業創新。同時,王勇還糧食收儲、旗下上市公司向地產業務轉型等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談食品安全:"可嘗試階梯式標準"
山東商報:你今年主要提了哪些方面的建議?
王勇:主要有兩塊。一是關于糧食收儲,再一個是關于食品安全標準。
山東商報:食品安全標準方面的建議,你的主要想法是什么?
王勇:我想提的是,食品標準的制定方面,應該實施階梯式標準。
現在中國的質量標準比較簡單,像小學生考試,超過60分你及格了,低于60分屬于不及格,這兩種情況。
實際上,企業的產品每提高一個指標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如果60分和70分同樣符合標準,企業還有什么動力去創新、去提高質量呢?所以,中國要想打造高端食品、健康食品,必須得改進質量標準,不然企業創新的動力大大降低了,只要達到60分滿足了。
下一步,能不能制定階梯式標準呢?60分屬于及格,70分高一個等級,到80分又是更高的一個等級,依此類推,優質優價,讓真正生產標準高、質量好的產品,能賣上好價錢,提高企業創新的積極性。這要求我們打破現有的標準制定思維。
談糧食收儲:"交給龍頭企業行了"
山東商報:糧食收儲方面的建議,你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王勇:糧食系統改革開始以后,基層有些糧所變成個體經營了,雖然資產轉讓給了個人,但還承擔了糧食收儲環節中的一些工作,實際上起的主要是貿易商的作用。
我的建議是希望糧食系統改革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糧食收儲可以直接交給一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去做,它們也都具備質量檢驗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由于龍頭企業可以及時加工使用所儲備的糧食,也解決了收儲糧食陳化的問題。
談企業轉型:"形勢雖不好,但也有機遇"
山東商報:去年下半年,西王集團在香港的上市公司西王糖業更名為西王置業(02088.HK),主業也轉向了房地產。
王勇:對,這是企業產業方向的一個調整。是我內部的一個整合,是一種資本運營、一種資產置換,我想讓(西王)糖業下來,把(西王)置業的資產放上去,因為糖業作為農產品加工業在香港資本市場上不太受重視,在內地還是比較受重視的。
山東商報:但是從房地產市場最近傳來的消息看,形勢并不是很樂觀。
王勇:對,形勢不是很好,但是其中也不排除有一些機遇。我這是一家新的公司,沒有那么大的包袱,還是可以找些項目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