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將逝去,經歷配方注冊制兩年洗禮的奶粉行業也是大洗牌,行業整體下滑,而就在此時,作為國產奶粉龍頭企業的飛鶴,其主打超高端產品星飛帆卻變相提價了。
就在今年年初,飛鶴執行總裁蔡方良曾公開高調宣稱:“2019年飛鶴突破150億,說到做到”,如今通過變相提價方式的飛鶴能實現這一目標嗎?
今年10月份飛鶴登陸港交所之后,就有不少母嬰渠道向胡說有理反映,飛鶴將于11月26日起提價。
有母嬰渠道傳出的一張調價函顯示,飛鶴的星飛帆1-3段奶粉(700g)的優惠政策由“買六贈一”變為“買七贈一”,這相當于單罐奶粉的價格上漲5-10元。
盡管這份漲價函并沒有飛鶴的公章,但是來自母嬰店的反饋是,進貨價確實漲了,終端市場也已經開始執行買七送一政策了。有母嬰店負責人告訴胡說有理,之前他們的進貨價是190元左右,現在是210元左右,每罐提價幅度20元左右。
甚至還有傳出來的飛鶴保價通知函,要求自11月26日起,星飛帆單聽銷售價格,700克裝1段每聽均價不得低于320元;2、3段不得低于270元。
而整組售賣的話,即買七贈一,1段零售價均價不得低于306元,2、3段零售價均價不得低于256元。
星飛帆是飛鶴的明星大單品,作為其超高端產品的主力軍,星飛帆2018年銷售額達到51.1億元,其銷售額占到飛鶴的半壁江山。若換算成市場上各大品牌奶粉普遍為800克包裝計算的話,星飛帆價格并不低于一些國際大牌產品。
就在今年1月24日,飛鶴召開的一場發布會上,飛鶴執行總裁蔡方良高調表示:“2019年,飛鶴將順勢突破150億,咱們是說到做到”,他還表示:極有可能還不止150億,飛鶴要成為行業品牌。
不過,2019年的中國奶粉行業,無論是頭部品牌是小品牌,日子大都不好過,新生兒出生率大幅下滑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行業步入寒冬。
作為國產頭部企業的飛鶴,頂著凜冽的寒風在香港上市了,實屬不易,然而,其年初的150億銷售目標還能“說到做到”嗎?
業界更多的觀點是:不可能。
但這一點飛鶴始終未有明確說法。不過,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前不久對外披露,星飛帆今年銷售額大約能賣90億元。
只是不清楚的是,這90億中有多少是來自提價后的星飛帆貢獻的。畢竟,700克裝星飛帆有些門店每罐進貨價平均漲幅達到20元左右了。
有說法稱,星飛帆變相提價,也是為了向渠道更多壓貨,以便給今年的營收業績加碼。
然而,提價后星飛帆銷售情況到底如何?一母嬰店店主向胡說有理表示:近這三年,國產飛鶴廣告打得不錯,勢頭很強勁,很多寶媽都知道,對其接受程度深;但是至于市場銷售,據經銷商反映,“還是那樣”,“串貨一大堆”,“大躍進”;就算銷售額上趕超成為行業,壓貨很嚴重,“只是說工廠賣了出來,但你可知道經銷商庫房里有多少?”
可如果壓貨嚴重的話,那是否會影響來年的銷售?那就“使勁串貨”,有母嬰人士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