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食品加盟網!

掃碼關注

食品加盟網
微信掃碼關注

中國乳業近十年是轉型還是升級

??2021-08-17 閱讀:842

如今人們的生活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乳制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奶業近些年發展的如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我國奶業近十年的發展吧!由中國奶業協會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奶業大會暨 2018 中國奶業展覽會在四川成都開幕。會議上,原農業部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作了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十年頌主旨報告。

他深刻闡述了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的原因,對中國奶業帶來的沉重打擊。用事實和數據說明了十年里,奶業同仁沒有回避矛盾,諱疾忌醫,自暴自棄,而是失志不移,砥礪前進,不懈追求,經過痛苦的洗禮,終于基本實現了奶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從而進入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

“十年生聚 十年教訓 鳳凰涅槃 浴火重生”

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十年頌主旨報告

今年是 2018 年,上溯十年是 2008 年,2008 年在新中國歷史上是比較特殊的一年。這年在中國有三件大事震驚中外。件是舉辦奧運會,圓中華民族百年奧運夢想,意義非凡。至今北京奧林匹克運動員村的圍墻上還雋刻著  “2018World dream” ,還有水立方、鳥巢、奧林匹克公園等標志性建筑在證明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第二件大事是汶川地震死亡近七萬人。第三件大事是三鹿奶粉事件。后兩件都對和民族造成了嚴重而巨大的損失。所不同的是地震是天災,而三鹿奶粉事件則是人禍。《尚書》講,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天災牽動社會愛心,八方援助。人禍則是千夫所指,萬人唾罵。以此為鑒,做人知興替,知未來,知得失,對所有的奶業從業人員來說,痛定思痛,事過十年重新反思反省三鹿奶粉事件這一慘痛深刻的歷史教訓,實屬必要。無論對現在,對未來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為銘記歷史,汲取教訓,警鐘長鳴,可以把的會議稱為三鹿奶粉事件十年祭。

三鹿奶粉事件是建國以來發生最嚴重最惡劣的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是一次系統性、全國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事件波及全國,但始作俑者是三鹿集團。客觀地說,三鹿集團也曾今有過自己的輝煌。三鹿集團創辦于1 956 年,從生到死,從創建到破產有 62 年的歷史。三鹿集團的前身是 1956 年 2 月成立的“幸福乳業生產合作社”。在半個多世紀的奮斗過程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后,三鹿在奶業行業取得多項驕人業績。自 1983 年到 1996 年在全行業實現了五個率先:率先研制嬰幼兒配方奶粉(母乳化奶粉);率先創造奶牛下、鄉牛奶進城模式;率先實施品牌運營及集團化戰略運作;率先在中央一套播放廣告;率先在行業內引用 c1 系統。2005 年 8 月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中國 500 個價值品牌之一。經中國品牌資產評審中心評定,三鹿品牌價值為 149.07 億元。2006 年《福布斯》將其評選為中國企業百強“乳品行業位”。同時通過了 ISO9001 等各種國內國際認證,2008 年還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當時的三鹿產品有 9 大系列 245 個品種,嬰幼兒奶粉全國銷量首屈一指。通過控股、合資、合作等方式輻射十幾個省,130 個縣,飼養奶牛 80 多萬頭,日產鮮奶 6800 噸,銷售額達到 105 億元。當時的增長速度是每年平均增長 30% 以上,宏大的目標是“瞄準國際領先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通俗地說,是做強三鹿,走出國門,接軌國際。但誰曾想到,是這樣一個巨型乳業集團,因為一個三聚氰胺,一夜之間轟然崩塌,150 億品牌價值,灰飛煙滅,最終以破產結局,被三元集團以 6.1 億元收購。

三聚氰胺是什么東西?三聚氰胺(C3H6N6)也叫密胺,是一種常用的塑料化工原料,也可滅鼠,特點是氮原子很多。在當時食品檢測中,采用的是“凱氏定氮法”推算蛋白質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增加生鮮乳當中的虛假蛋白含量。因為三聚氰胺是一種低毒性化工產品,嬰幼兒大量攝入會引起泌尿系統疾患,嚴重的會患泌尿系統結石,甚至死亡。實際上,對三鹿奶粉存在的問題,在 2007 年底已有反映,但三鹿集團百般遮掩,拒不承認,封鎖消息。2008 年 8 月 2 日,三鹿集團合作伙伴新西蘭恒天然發現后要求整改并報告。但三鹿仍然無動于衷,最終此事由恒天然報告新西蘭政府,由新西蘭政府直接通知了中國政府。于是 9 月 13 日,針對三鹿奶粉事件,國務院啟動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響應,并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緊急查處三鹿奶粉事件。

為什么國務院啟動Ⅰ級響應,因為這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雖然事出河北,但全國十幾個省,甚至香港也發現 5 名患者。不僅三鹿有問題,全國 22 個大型乳企也不同程度存在問題。當時,我是作為農業部的應急總指揮,去參與處理這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給我的基本印象是:哀鴻遍野、一地雞毛、慘不忍睹。三鹿事件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是消費者,全國嬰幼兒死亡 4 人,2 萬人住院治療,二十幾萬人入院篩查,三鹿奶粉下架,其他發現問題的產品也陸續下架。34 個和地區宣布嚴禁中國乳制品入境。其次是三鹿停產,老總被捕,其他企業減產或限產,接受嚴格檢查。第三,養殖場、養牛戶售奶無門,倒奶殺牛,欲哭無淚。第四,自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起,連續免掉了書記,市長,副市長,以及秘書長、局長等一干眾人。之后,又陸續處理了質檢總局、農業部、衛生部等相關部門的領導干部。之所以產生這樣嚴重的后果,關鍵是這種喪盡天良的參雜使假的違法行為,觸犯了法律、破壞了市場秩序,突破了做企業甚至做人的道德底線,同時也敗壞了行業的形象,影響了政府的聲譽。因而引發了眾怒,人神共憤。中國奶業確實受到了毀滅性打擊,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當時社會上談奶色變,杯弓蛇影。雖然現在已過十年,時過境遷,但我們仍然不能低估此事造成的影響。前兩年調查,仍有大批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心存疑慮,所謂“毒奶粉”至今余波未平,陰魂未散。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極其深刻慘痛的教訓。痛定思痛,我們應該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事件?看上去這是一次突發的偶然事件,實際上,偶然當中存在著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的邏輯關系。簡單回顧一下中國奶業的發展歷史,會很清楚地發現這種必然聯系。從發生三鹿事件 10 年,也是 1997 年至 2007 年是中國奶業增長最快的十年,奶牛存欄迅速增加,生鮮乳產量大幅增長。1998年全國原料奶只有 745.4 萬噸,2001 年突破 1000 萬噸,2004 年突破 2000 萬噸,2006 年突破了 3000 萬噸,2007年已經達到 3633 萬噸, 是十年前的五倍。這十年在奶業中至關重要,中國可以稱為奶業大國,是這十年突飛猛進的結果。但是在這種全行業快速擴張的過程里,不可避免的帶有盲目性,無底線、無秩序的競爭以及自我膨脹、漸漸崩潰、泥沙俱下。有人批評田文華持勝而驕,利令智昏,自我膨脹,因而管理失控,其實膨脹哪里僅僅是一個人、一個企業,又豈止是,歷史上反復出現過這種狀況。

建國前夕,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橫掃天下,銳不可擋。毛主席“警告”不要重犯李自成勝利時驕傲的錯誤。這叫規律,這叫必然。個人如此,企業如此,行業也是如此。要么為什么說,看著起高樓,看著宴賓客,看著樓塌了。實際上,轟轟烈烈之中暗存著隱患,高歌猛進之中,醞釀著危機。三鹿奶粉事件是奶業快速擴張十年所存隱患和危機的總爆發。物極必反,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這遲早要來。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奶業行業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生命健康,因此,必須始終心存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人心,敬畏法律,敬畏聲譽,來不得半點茍且、敷衍。有人說從事這個行業如履薄冰。沒錯,無論在任何發展階段,這都應該是常態。

三鹿事件是一件壞事,極具破壞力對中國奶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是,老子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好事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壞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壞事可以使人汲取教訓而產生福。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因此,從歷史的角度看,三鹿事件是中國奶業一個發展階段的終結,同時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發展階段的開始呢?十年前,也是在三鹿事件突發之初我說過,雖然中國奶業慘遭重創,瀕臨絕境,但只要我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魄力,對全行業進行徹底的整頓、改造和提升,只要全體同仁共同努力,中國奶業一定能夠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是一個古老的佛故事。說鳳凰是人間幸福的使者,每隔五百年會背負著人世間的情仇恩怨,投身烈火自焚,以美麗和生命的結束換取人間的幸福和祥和,在經歷慘烈的痛苦和輪回中得以重生。重生之后,新的鳳凰,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倡導一種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精神。在我看來,過去的十年里,我們奶業同仁體現了這種精神。十年里,我們奶業同仁沒有回避矛盾,諱疾忌醫,自暴自棄,而是失志不移,砥礪前進,不懈追求,經過痛苦的洗禮,終于基本實現了奶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從而進入了一個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與十年前比較,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脫胎換骨的改造,是歷史性的巨大進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知恥后勇,臥薪嘗膽,這是一種精神 ,殊屬不易,難能可貴。這里我向這種知恥而后勇、臥薪嘗膽實踐這種精神的全體奶業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從近十年的情況看,無論是在農村諸產業中,包括畜牧養殖業,還是在食品行業的各品類當中,奶業行業都是受到特別關注的產業。國務院給奶業的定位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性產業。為了中國奶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不僅總書記幾次做出重要指示和親臨奶業企業視察,中央1號文件幾次提及,而且國務院以及各相關部委也多次發出意見、綱要、規劃、通知。正是因為備受重視,備受關注,所以備受質疑。質疑什么?

,為什么原料奶總產量和奶牛存欄沒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的確,2007 年全國原料奶產量 3545 萬噸,今年預計是 3630 萬噸,奶牛存欄與高峰期的 1440 萬頭比較更有大幅度減少。這里我想說明的是衡量、判斷一個產業,不僅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三鹿事件之后的 10 年是中國奶業恢復建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 10 年。的奶業和 10 年前的奶業完全不能同日而語。現在的奶業,無論從奶牛品種、遺傳育種、飼料營養、飼養技術、疾病防控、機械裝備、設施條件、質量監控,包括人員素質都已經接近或達到了世界水平。2007 年我國 100 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不到 20%,現在已經達到 56%,接近 60%。機械化擠奶率從 50% 提高到 90% ,TMR 使用率從 30% 提高到了 85% 以上。今年全國奶牛單產可以達到 7.3 噸,比 2007 年提高了 3 噸,規模化養殖場的單產水平已經提高到 8.5 噸。乳蛋白率 3.19%,乳脂率 3.86%,細菌總數 9.2 CFU / mL,體細胞數 22.8萬個 / mL,這些指標都是世界水平。你現在去調研奶牛產業不能只看農戶怎么養牛,看他們養不養,養得多還是養得少,主要應該看他們的規模化養殖場,那是主體,代表著行業的水平和趨勢。從現在和未來的發展看,奶牛養殖業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而是保障人民健康、民族強壯的現代新興產業。因此不要再去設想能養幾頭奶牛增加萬八千的收入。現在奶牛養殖門檻越來越高,監管越來越嚴,難度越來越大,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因此散戶退出是必然的結果。三鹿事件之后,散戶退出比例逐年增加,從 2009 年的每年 3% 上升到 2013 年的 10%,10 年間淘汰了近百萬戶。對此不必惋惜,這是產業發展的規律,是市場調節的結果也是轉型升級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國的這種情況與美國有些相似。近 10 年來,美國奶牛場數量不斷減少,平均每個牛場的存欄量從 160 頭增加到 214 頭,500 頭以上成母牛存欄牛場占比 6.7%,但存欄占總量的 59%,產量占 63%。十年間,成母牛存欄從 931.4 萬頭增加到 939.2 萬頭,只增加了 8 萬頭,不到 1%,但產量卻從 9125 萬噸增加到了 9773 萬噸,增加了 13.4%( 648 萬噸),單產達到 10.41 噸,增長了 12.5%。這樣的發展才是有質量的發展,才是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散戶退出的同時,大型養殖企業也在淘汰低產、弱質奶牛,結構優化,單產提高,效益提升。完全具備大幅度提高產業的產能。如果不是這兩年進口奶制品在迅速擴大,導致國內生鮮乳價格低迷,大型養殖企業控制產能,全國原料奶的產量不是現在這個水平。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現在多數大型養殖企業都是蓄勢待發,一旦行情好轉,產能即將大幅度增加,全國總量自然會明顯提升。專家們研究預計,2020 年奶類產量可以達到 3870 萬噸,2027 年可以達到 4380 萬噸。這是養殖企業可以預期的光明未來。

第二,對奶業質量存疑,三鹿事件之后,社會反響激烈,有人說中國奶粉是“毒奶粉”。當時有個段子,說從香港向大陸帶奶粉叫走私,從大陸向香港帶奶粉叫販毒。雖然事過十年,但社會上仍有人對中國奶制品心存顧忌。我不能批評人家杞人憂天。我只想說,實踐證明:中國奶業被三聚氰胺等質量安全困擾的階段已經結束了。目前是中國奶制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歷史時期。去年,我國生鮮乳檢測合格率 99.8%,生鮮乳中乳蛋白、乳脂肪抽檢合格率 99.2%,在食品行業中位居首位。再說三聚氰胺,從 2009 年到現在,農業部對生鮮奶進行了持續監測,每年組織全國42家質檢中心對全國奶站進行兩次全覆蓋監測,累計達到 19 萬批次。連續九年的抽檢合格率為 。為什么能達到這個水平,首先是企業,包括養殖企業和加工企業,心存敬畏之心,嚴格自律。會議之前,了解了 10 家乳品加工企業的檢測情況,這些企業無一例外地從原料奶入廠,輔材入廠、半成品、過程環境控制到成品出廠,都進行了全程檢測和監控。檢測嚴格,品項繁多,全程覆蓋。君樂寶 314 項,蒙牛 400 多項,伊利 700 多項。這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質量安全對這些企業來說,是天大地大的要務。其次是政府對奶業全過程建立和實施了史上最嚴格、嚴厲,甚至可以說是最嚴苛的檢測制度。檢測范圍從飼料到養殖,從原料奶到成品全程嚴格監控監管。重視程度無以復加,可謂重中之重。食藥局 25% 檢測經費用于奶制品。最近實施的嬰幼兒奶粉注冊制度更是提高了門檻,實現了源頭控制。可以說,從企業到政府,對奶業生產的全過程已經形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現在的問題不是檢測是否嚴格,是否到位,而是過于頻繁,過于復雜。確實,矯枉必須過正,但還得注意過猶不及。頻繁復雜的檢測讓企業不堪重負,不僅對企業經營者造成不必要的巨大心理壓力,而且大幅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像伊利、蒙牛這樣的大企業每年的檢測費用(不含設備)都在 3 億元左右,其他企業的檢測費用要高于他們的比例,規模小但檢測項目程序類似。部分企業反映檢測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已經從過去1%左右上升到近 10%。我國乳企的檢測成本是乳業發達的 10 倍。我想形成這種狀況并不是以為企業服務的政府的初衷。因此,很有必要根據這幾年發展變化的情況對目前的檢測制度方法進行必要的調查和改進。

調整和改進主要原則,從針對三鹿奶粉事件的突發狀況形成的應急機制轉為常態化、制度化的檢測,突出重點,刪繁簡。比如說對三聚氰胺的檢測,現在是生鮮乳要批批檢,乳制品要批批檢,含乳成分的原輔料也是批批檢。其實三聚氰胺不是乳制品的應有成分,過去只是為了提高生鮮乳蛋白虛假含量非法添加。現在我們的生鮮乳蛋白含量大幅提高,已經沒有必要添加。再說連續多年也未發現再有類似情況,因此是否可以改為生鮮乳和輔料進行進廠檢測,取消對成品批批檢測。再比如對原料里已檢測的項目,加工過程不發生變化,對成品不再檢驗。還有對同一品種不同包裝的產品可否一次檢測,不再因為包裝規格和形式的變化個個檢測,批批檢測。對有些項目完全可以由批批檢測改為風險監控,按月或按季度抽檢檢測。當然,雖然這樣的調整和改進,政府部門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但對黨和政府來說,實事求是是更高的原則。

第三,中國乳制品安全可靠,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瘋搶國外奶粉,這種情況不僅存在,而且持續多年。我們的很多同志覺得很丟臉甚至很自責。實際上對這種現象應該有一個客觀的分析。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首先是因為消費者仍然心存疑慮,這當然是三鹿事件持續存在的負面影響。但是這種狀況正在改變。國產奶粉正在用十年的實踐向消費者證明國產奶粉是安全的,可靠的,有保障的,而且更適合中國寶寶。君樂寶登陸香港、澳門銷售,飛鶴奶粉 200% 的增長是證明。這是我們努力的結果,消費者正在恢復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和認同。第二個原因是一部分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國內有一批高收入群體,言必稱歐美,用必是名牌。他們的消費傾向和追求,和廣大消費者完全不同,飲洋酒、開跑車那是他們的時尚。但從奶業行業發展的角度講,這部分人的消費行為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那是小眾。第三個原因,我以為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價格差距。所謂價差是兩個價差,一是國產奶粉和國外奶粉的價差;二是同一品牌奶粉在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差距。據英敏特咨詢公司全球新產品數據報告:一罐 800-900 克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全球市場價格大約集中在 50-150 元之間,但在大陸市場基本都在 250 元以上。一邊是不到一百塊,一邊是兩、三百起價。同樣品牌的奶粉國內外差距懸殊。比如達能旗下的愛他美白金版一段,在英國每標準罐 13 英鎊,大約 17 美元,在大陸市場 365 元,約 55 美元。在國內買一罐奶粉的錢去倫敦可以買兩三罐。為什么在新西蘭、 澳大利亞有那么多中國人搶購奶粉,甚至搶空超市,那是利用價差,謀取利益。價差存在,瘋搶會存在。對這種現象不能簡單批評譴責,而要研究怎么彌合或縮小差距。中國的奶業能不能保障中國的消費?根據目前狀況結論是不能完全保障基本狀況,應該是以自己生產為主,進口調劑為輔。這與我們能力強弱愛國與否沒有關系。這是由我們土地條件和資源稟賦決定的。新西蘭、澳大利亞不用比了,比美國,美國奶牛比我們少,只有 939.2 萬頭,但是苜蓿種植面積 102.6 萬公頃,生產干草達到 5897.4 萬噸,是我們的 15 倍。發達奶牛養殖場基本都配備土地,大體上一頭牛配五畝地。我們只有不到 20% 的牛場配備有土地,這種先天不足制約了中國奶業的發展。

三鹿事件之后,隨著國內需求的增長,國際貿易條件的改善,乳制品進口迅速增長。 2008 年進口乳制品(折合生鮮奶)不到 200 萬噸。到 2017 年已經達到 1200 萬噸,今年預計會達到 1617 萬噸。專家預測 2020 年會增加到 1700 萬噸以上。為什么外國乳制品可以長驅直入?除國內需求之外,關鍵因素是價格。我們生鮮乳的生產成本 2008 年是 2.6 元,2017 年增到 3.5 元,而歐盟的成本只有 2.4-2.7 元,新西蘭更低,一直維持在 1.7-2 元之間。隨著中國對外開放,自貿區的建立,進口乳制品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為什么身處劣勢還要發展民族奶業?因為從發展的角度沒有誰能滿足中國急劇增長的需求。目前我國牛奶消費很低,今年可能達到 36 公斤,這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發展中的二分之一,日本是 61 公斤,歐盟是 210-25 0公斤,美國是 293 公斤。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收入的提高,二胎放開,奶業消費必定有一個剛性增長。今年預計奶類總消費量是 5242 萬噸,2020 年將達到 5597 萬噸。專家說到 2027 年,是再過十年將達到 6361 萬噸。即使達到這個水平,全國人均消費量也只有四十多公斤。誰能滿足這個需求?2017 年全球生鮮乳總產量 82595.8 萬噸,比 2008 年幾近增長了 20%,但貿易量只有 7160 萬噸,由于生鮮乳本身的特性決定了生產出的絕大部分在本地區銷售,可供國際貿易的大體上在 8% 左右,沒有超過 10%。可供出口的也是新、澳、歐盟和美國。現在我們的進口數量已經占到奶制品國際貿易總量的 19.6%,到 2020 年可能達到 23.7%。可以設想,如果我們的進口量占到世界貿易量的 1/4,而國內需求又有四分之一靠進口,那是一種什么狀況。這已經是一種緊平衡。如果我國奶業沒有新的更大發展,那情況將更加惡化。因此,國務院多次強調我國的奶源自給率要保持在 70% 以上。這已經是底線。即使是個底線,也在面臨挑戰。據奶牛體系對全國前 35 家乳品加工企業調查,進口的乳制品原料已經占到45%,形勢相當嚴峻。

總而言之,經過十年的努力,中國奶業基本實現了由外延式總量擴張向內涵式質量提升發展模式的轉變,實現了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轉變。在繼往開來的 2018 年,我們既要充分肯定我們的努力和進步,也要看到不足、差距和困難。所謂不足和差距關鍵是與奶業發達的差距。現在我們的單產是 7 噸,美國是 10.1 噸,荷蘭是 8.3 噸。我聽說,我們機械化擠奶率已經 90%,而歐洲 20% 至 40% 的新建牧場已經開始使用智能化的擠奶機器人。要充分注意到我們在技術創新研發、標準化技術的普及推廣上都還有不少差距。除了行業生產能力的差距外,還有一個差距是到現在我們還沒有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企業。這幾年我們在國際上獲了不少獎,也有企業進入了乳業的世界排名榜,但這算不算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企業呢?我請教了盧敏放,他說還不算。達到這個水平至少有三個標準,一是你在奶制品國際市場上有沒有價格和標準的話語權;二是你的產品有多少進入了國際市場?至少是 50%;三是你的研發投入有多少。世界上發達品牌企業能投入研發的費用超過 25 億歐元;四是你的產品結構,初級加工產品占多少?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產品占多大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企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幾年前,我們提出建奶業,創世界品牌。現在到實現這個目標依然是征途漫漫。但是仍然應有這種信心,仍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持續努力。

提高奶業的核心競爭力,要靠企業努力,也要靠政府的支持。實事求是地說,這十年政府對奶業是相當關心和支持的。但是在目前奶價低迷,企業困難的時候,政府應該更關心更支持奶業。習總書記講,要出實招,辦實事。提出目標、原則,發展方略是對的,怎么實現,要從一點一滴實事入手。目前,我們年進口 139.8 萬噸苜蓿,其中 130.7 萬噸是從美國進口的,占 93.5%。加征關稅后,我國每頭奶牛的日糧成本要提高 3%,如果加上大豆進口關稅成本提高會超過 6%。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政府是不是應該內外兼顧,有一個統籌的考慮,采取一些措施,緩解一下奶農的困難。

我想說,在奶業振興的過程中,協會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年奶協為了行業發展做了不少事情,但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至少有一件事,應該做的更多、更好、更有效,是維護會員企業的權益。這幾年企業遇到困難,特別公關危機,協會出面幫助解決了一些,但大多是靠個人。能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單靠企業不夠,單靠領導也不夠。要靠組織,要靠科學,要靠法律。因此奶協可考慮,請些科學家(專家)和律師形成團體,在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在企業焦頭爛額、求助無門的時候,出手相助,化險為夷。這樣才是無愧服務企業宗旨的行業協會。

中國乳業近十年是轉型還是升級?奶業的發展近些年都是有目共睹的,相信我國的奶業未來還會上升到另一個高度!

免責聲明:
本站部份內容系網友自發上傳與轉載,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食品加盟網
一级毛片精品免费完整视频,亚洲成a人无码av网站,日韩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国内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 一级欧美精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 | 色婷婷六月亚洲6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