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路上,沒有一個人風調雨順,避免不了磕磕絆絆,也沒有誰一開始成功,成功路上伴隨艱難困苦,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經銷商們在走向成功的路上突然失敗呢?
一、比魯莽更糟糕的是猶豫不決
曾聽過一個故事:哲學家英俊帥氣,吸引很多女人喜歡。很多女人對他表白:“你愿意娶我嗎?”哲學家的回答都是:“讓我考慮考慮。”他苦思冥想,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壞羅列下來,真不知該如何抉擇。
于是,他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無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是徒增選擇的困難。,他權衡利弊,終于決定與一個女人結婚。卻不曾想,十年過去了,女人早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
哲學家自己引以為傲的哲學頭腦,只換來一場悔恨。
后來,哲學家抑郁成疾,臨終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對人生的批注:“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后半段人生哲學是‘不后悔’。”
很多失敗的經銷商,不是沒有機會拿到好的產品和品牌,很多機會都是在猶豫不決中喪失掉了的,經銷商每天面對眾多新產品,對于渠道適合的產品,自己也中意的產品,要果斷出手,因為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很多其他適合的人也在關注這個機會,你的每一個猶豫不決,都是對自己未來成功的緩刑。
“與好產品的緣分,還有時機,不是自動找上門的偶然,是帶著懇切的盼望做出的無數選擇,創造的奇跡般的瞬間,毫不遲疑的放棄和當機立斷,制造出了時機。搞怪的不是紅綠燈,不是時機,而是我數不清的猶豫。”
楊瀾說過:“有時命運的戲謔在于,你一直猶豫不決,等到終于下定決心,已經到了謝幕的時間。”
二、計劃很豐滿,執行很骨感
習慣拖延和猶豫不決是一對孿生兄弟,很多失敗的經銷商,前面都非常成功,但是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各種拖延癥也產生了,這種習慣性拖延使得經銷商,在選品及渠道拓展上都比別人慢半拍,因此很多好好的產品在自己手上被拖延死了,廠家新品活活被自己的拖延癥,給拖垮了。
“拖拉機”經銷商群體活躍在你我之間:“我更想明天做這件事”,于是一個又一個明天過去了,手頭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來臨才挑燈夜戰。留了一個月走市場,結果一拖再拖,等到年底前一個月,才開始狂拜訪終端;
和廠家計劃好去做社區推廣,結果一拖再拖,拖到后面申請下來的費用都沒法使用,計劃流產;年初和銷售團隊組織旅行,結果拖到年底也沒去成。
而83歲的老人易久藩用了9年時間,環游五大洲,24個,看過南非開普敦的企鵝,乘過水城威尼斯的貢多拉游船……
易老說:“老年人也一樣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要出發再老都不晚。”一位做科技報道的記者朋友跟我說,有時候他們報道一個新產品或新模式,經常會看到有不少人驚嘆或感慨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
你的想法,有一千個人想到了,有一百個人準備做,只有一個人做了。
這其中或許是因為缺乏勇氣,或許是缺乏條件,或許僅僅是因為拖延。
有時候晚一步是輸了一場戰爭,錯過一個時代。
三、世界上有80%的失敗都源于半途而廢
很多失敗的經銷商,對于新產品總是三分鐘熱度,做市場也是三分鐘熱度,因為沒有定力,總是想著市場立竿見影,因此在培養新產品過程中沒有成功的,市場也因為這樣越做越小。
我有個朋友,總是喜歡接新產品,每次都被他看準了趨勢,但是新產品到他手上沒有一次成功的,但是一轉到別人手上產品很快又火了。自己好好培養的基礎,因為自己的不堅定,拱手讓人。
有時候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太廢柴了,白牛二別人還沒有做的時候,他已經在區域里做縣級經銷商,2015年白牛二全國瘋狂的時候,他前一年酒不干了。而接手他的人,一年在縣城賺了幾十萬。
對一件事情的喜愛永遠只有三分鐘,結果是:什么都嘗試了,什么都沒留下。
在一個荷花池中,第開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的兩倍,之后的每,荷花都會以前兩倍的數量開放……假設到第30天荷花開滿了整個池塘,那么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
很多人認為是第15天。錯,其實是第29天。這是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很多人的一生像池塘里的荷花,一開始用力地開,玩命地開,但漸漸的,你開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厭煩,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了堅持,這時往往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如果他了解荷花定律,也許他不會這樣了。拼到,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能否堅持。
做事貴在堅持,沒有誰可以一直成功,算是失敗一次、兩次、三次......那都很正常,有句話還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怎么知道成功的秘訣,所以做事不要猶豫,大不了從頭再來,你與之前相比只是多了更多的經驗。
以上是對阻擋經銷商成功的三大準則的相關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希望對經銷商們有所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