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有一份哇哈哈集團銷售公司,關于產品系列的漲價在網上流傳的比較火熱,那么在飲料行業的產品漲價是有利還是有弊那。
雖然娃哈哈方面否認了這份文件的真實性,但也說明會調整部分產品的優惠政策。
知名品牌紛紛提價
1月15日起,康師傅對其旗下的兩個果汁飲品:輕養和傳世的零售價上調了0.5元,而對于茶飲料只是調整了其通路價格,并未波及到其零售價(通路泛指流通渠道)。
一星期后,統一企業也上漲了其名下的飲品和相關乳制產品的零售價格。
雖然哇哈哈方面否認了這份文件的真實性,但也說明會調整部分產品的優惠政策。
成本上升是漲價關鍵
康師傅和統一對此調價作出的解釋是因為人工成本和運輸成本及原材料價格的持續增長。按照這個解釋來看,這些成本的增長導致產品的利潤被壓縮,公司調高產品售價也是正常的。
據了解,除了以上原因,2018年環保稅的征收也是影響食品飲料公司定價的因素之一。顧名思義,環保稅是為了保護環境而頒布的一個稅種,它涉及四種污染源:噪聲、固體污染物、大氣和水污染物。其中,噪聲按照超出法定標準分貝數計算確定,按照超出分貝數的多少征稅標準不等,固體污染物、大氣和水污染物的應納稅額=污染當量數×適用稅額。具體的計算方法還細分為很多類,單是噪聲分為晝夜計稅標準、不用作業場所計稅標準等,而且環境保護稅的收入是歸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所有環保稅的收入都作為地方稅收入。和一些已有的稅種相比,環保稅涉及較強的技術性,它由稅務部門征收,環保部門監督,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飲料行業結構調整在即
飲料行業競爭本異常激烈,在一、二線城市的便利店和商超里,新品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價格較貴但仍受歡迎的產品,如高端果汁、乳酸菌飲品、氣泡水飲料。從產業端來說,價格上漲有助于產品品質的改善,從而有利于整個食品飲料行業的結構性提升。同時,產品的創新在消費升級中仍是關鍵因素,從而使消費端倒逼產業端升級。
以上是對飲料掀起漲價潮,利還是弊?的相關新聞,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隨著消費升級,進口產品越來越多,消費者對于高質高價的消費理念日趨認同,這為漲價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