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乳制品替代飲料市場預計達到163億美元,遠遠高于2010年的74億美元。在這樣一種趨勢下,越來越多的食品生產商開始加大籌碼,搶奪市場。
Innova Market Insights 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乳制品替代飲料占全球乳品上市量的7%,高于2015年的6%。實際上,全球乳制品替代飲料在5年內已經翻了一倍多。
在這些產品中,超過一半的產品被定位為無乳糖,接近40%的產品為純素食產品,約四分之一的產品為非轉基因產品。
“近年來,消費者對代乳產品的關注度不斷上升。這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無乳糖、不含牛乳、植物基和素食產品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而不僅僅是過敏或者耐受消費群體的選擇”,Innova Market Insights創新總監Lu Ann Williams指出。
“現在,很多傳統乳制品都延伸出了植物基的替代產品,比如飲料、酸奶、冷凍甜點、冰淇淋、奶油和奶酪等,進而推動了該類別的增長。”
根據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統計,在2012-2016年期間,乳制品替代產品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0%,肉類替代品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4%,而全球上市的食品和飲料中定位素食的產品比例增加了三倍。
雖然豆類食品和飲料產品依舊風靡,可市場已然擴大到其他植物基食品。
“為了推陳出新,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非大豆植物替代品,如大米、燕麥、大麥等谷物,以及扁桃仁、榛子、夏威夷果等堅果。還有一些不同尋常的選擇,比如火麻籽和亞麻籽等”,Williams說。
此外,不同來源非牛乳的植物奶也出現了許多混合口味,同時也開始進軍時尚的咖啡飲品行業。
在這樣一種市場趨勢下,越來越多的食品生產商加入到乳制品替代產品行列或加大籌碼。
去年,達能已經收購北美的植物基飲料公司WhiteWave Foods,為其進一步拓展北美和歐洲的植物基飲料市場注入新活力。
賣罐頭湯CampbellSoup(金寶湯)也玩起了跨界,推出了植物基牛奶飲品Bolthouse Farms Plant Protein Milk,每份含有10克豌豆蛋白,有香草、無糖、巧克力、原味等風味。
星巴克為了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在菜單欄附上了“可以將牛奶替換成豆奶”的一句話,還推出了新品椰奶摩卡瑪奇朵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
而在中國市場,對乳制品替代飲料的需求增長更加強勁。2010年至2018年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8.7%,市值將達到67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市場的增長較為緩和,增長率為10%。
為此,中國乳企也動作頻頻。
去年,蒙牛牽手WhiteWave Foods,成立在華的個合資品牌——Silk植樸磨坊,并推出全新配方植物營養系列產品,包含了核桃、巴旦木、豆奶、香蕉豆奶4款產品。
最近,旺旺集團也宣布將進軍大豆和其他植物基飲料領域。
這些動作的背后,都在向我們預示著乳制品替代品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