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關于奶業振興的問題,受到了我國民眾的廣泛關注。
近日,在兩會“部長通道”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奶業問題確實是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小康社會不能沒有奶業,十幾億中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民族奶業。所以我們把奶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點。
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我國奶業發展受到重創。但這些年來,民族奶業知恥而后勇,浴火重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韓長賦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奶業生產已實現養殖規模化,其中百只以上養殖規模已占整體50%以上,農牧養殖規模不斷提高;擠奶機械化,“擠奶姑娘”成為歷史;產業集中化,前20家企業的銷售額和生產量已超50%。而這些變化應該表明,中國奶業正在大踏步向著振興前進。
韓長賦表示,未來,我們要打造民族奶業的企業和知名品牌。圍繞“養好牛、出好奶;嚴監管、保安全;強企業、樹品牌”三大方式開展奶業工作。同時,對于中國奶業的振興他充滿信心,也相信,有外國人到中國旅游買中國奶粉。
嚴標準給予中國奶業底氣
國內乳企打入國際市場?其實,這樣的想法并非不切實際。除當前我國養殖規模化、擠奶機械化、產業集中化外,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更多的源于乳業政策對奶粉質量的嚴格標準。
早在2010年,工信部、發改委、質檢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在乳品行業開展項目(企業)審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提出,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責令停止生產銷售、限期整改;對于整改不合格的,將依法撤銷或吊銷其生產許可證并公告名單。
據行業內數據顯示,在這場全國范圍的乳業清理中,20%至25%的小規模乳制品企業退出市場,有些地區的淘汰率甚至高達40%。宋亮表示,這不僅為我國奶業的健康發展肅清了道路,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乳品的質量。
2016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公布,該《辦法》明確了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都實行注冊管理,并且要嚴格限定申請人的資質條件;同時,對配方數量進行了限制;對于規范標簽標識以及治理宣傳的亂象,《辦法》要求申請人在申請注冊的時候,要一并提交標簽和說明書的樣稿和標簽,還有說明書提到的說明和證明材料,企業還要對標簽和說明書表述要求做出具體的規定;此外,《辦法》還明確了監管要求以及申請人的法律責任。
據統計,全國范圍內的嬰幼兒奶粉配方大概有2000多個,平均每個企業有20多個配方,遠高于國外企業一般只有2到3個配方的情況。因此,宋亮認為這一管理辦法的出臺,將有至少一半的奶粉品牌被淘汰,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行業的集中度,整個行業的市場秩序會更加良好,此外,這一新政將有助于消費者消費信心的恢復。
同樣是針對很多人關心的奶粉配方問題,今年年初,乳業“十三五”規劃出臺,當中提出要加大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制度;同時,《規劃》指出將嚴厲打擊違法添加行為,實施乳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嚴格奶源基地、加工布局、技術裝備、環境控制、質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完善冷鏈儲運硬件設施設備,嚴管冷鏈流程,確保終端乳制品的安全與品質;強調加強復原乳監管,嚴格落實標識制度;此外,在打造國產乳品品牌方面,《規劃》提出,啟動國產乳品品牌營造行動,樹立優質品牌,重塑奶業形象,提振消費信心。針對嬰幼兒配方乳粉,《規劃》稱,鼓勵研發適合中國嬰幼兒的產品,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
而在十三五“期間,農業部還將圍繞種好草、養好牛、保安全等方面部署五大行動,來振興中國奶業發展。在”種好草“方面,從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將建設50萬畝高產優質苜蓿牧草基地。力爭到2020年,優質苜蓿產量達到540萬噸,奶牛用青貯玉米產量達到4000萬噸,滿足奶牛養殖的優質飼草料需求;在”養好牛“方面,支持養殖場改擴建、小區牧場化改造和家庭牧場發展,”十三五“期間創建300家標準化示范牧場,實現”十三五“末,泌乳奶牛年均單產達到7.5噸的目標;在”保安全“方面,2017年將連續第9年組織實施生鮮乳質量監測計劃和生鮮乳違禁物質專項整治行動,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全國6352個奶站和5366輛生鮮乳運輸車全時段管理,構建嚴密的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此外,還將圍繞”創品牌“,組織開展奶業品牌創建行動;圍繞”講好奶業故事“,組織開展”中國小康牛奶行動“系列宣傳活動,展示中國乳業的品牌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