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網絡,價格優勢是消費者選擇網購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公布的“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體驗式調查報告顯示,在今年的“雙11”網絡購物節期間,假促銷、真誤導等涉嫌違規行為大量存在,損害了不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據有關機構統計,今年11月11日當天,網購銷售總額超過1770億元,同比增長了44%。銷售額急劇攀升的背后,消費者是否真得到實惠了呢?從10月20日至11月25日,中消協組織體驗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對13個網絡購物平臺中宣稱折扣相對大、銷量相對較多的533款商品進行了價格追蹤。從10月20日到11月25日,通過截屏、錄像、照相等取證方式對每款商品分別選取了14個時間點詳細記錄了價格變化情況。
從533款商品價格明示情況來看,11月11日當天價格低于10月20日、23日、26日等時間節點的比例為27.8%;當天價格與這些時間節點持平的比例為55.5%;而當天價格高于這些時間節點的比例為16.7%。問題主要表現在:有的先提價后降價、虛構原價,促銷價格反而比非活動期間價格更高;有的商品在網頁先進行低價宣傳,但實際銷售價格明顯高于宣傳價格。
“雙11”期間,眾多電商平臺著力打造“雙11”物美價廉的購物文化,并推出各種吸引消費者的促銷活動,打折、滿減、返券不一而足。然而,中消協調查發現,有些商品雖然參與“雙11”促銷活動,卻并不實惠,個別甚至出現直接漲價的行為。如蘑菇街平臺某品牌酵素11月11日優惠后價格為77.86元,其實該價格是價格記錄期間內價格,其他時間購買只需58元。也是說,消費者如在“雙11”當天購買,反而最不實惠,令人咋舌。
再例如,調查發現,部分電商平臺某些商品在“雙11”促銷前先漲價,在促銷當天降價。此外,國美在線、1號店、聚美優品、當當網、蘑菇街、網易考拉海購、蘇寧易購等多平臺多款商品均出現先提價后降價行為。
2017年元旦、春節將至,電商集中促銷活動仍將延續。中消協提醒消費者,一方面要提前了解網購平臺及商家的促銷活動信息與交易規則,貨比三家、按需購買,必要時可通過實體店了解相關情況,不要貪戀低價、避免沖動消費;另一方面要注意留存網絡購物憑據,保存好網上商品交易截屏、價格承諾以及與商家聊天記錄等重要信息,便于維權。此外,鑒于目前一些電商平臺在“雙11”等集中促銷活動期間,存在大量虛假折扣等價格誤導行為,中消協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適應網絡購物方式的價格法律規定,加大對電商平臺及其商家的價格行為監測力度,適時公布價格監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