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推一款產品,尤其是與眾不同、價格較貴的產品必須要做好市場調查。拿高端醬油來說,消費者基本上看看走開了,很少有人去買,處境尷尬!
通過走訪多家超市發現,高端醬油產品有十余種。業內認為,目前醬油的主流消費群體仍然以老年人為主,高端醬油價格高、認可度低,沒有找到準確的市場細分渠道,反而讓銷售情況乏善可陳。
價格貴
超市里,市場在售的高端醬油品牌主要以海天、李錦記、欣和、魯花、金獅、廚邦、老才臣為主,品類包括涼拌醬油、有機醬油、頭道醬油和兒童醬油等,有的醬油產品每斤價格近百元,令人咋舌。其中,欣和兒童有機醬油160ml價格達到28.9元,合每斤90元,另一款淡鹽有機醬油500ml達到59元;六月鮮特級淡鹽醬油的價格也在35元;千和味業推出的有機醬油500ml的售價也達到45.8元。
在線上渠道,高端醬油也有發售。在京東商城上,古龍五年古法天然釀造的醬油價格達到268元,價格更是令人側目。這些高端醬油和低價醬油的區別在于配料上。一位銷售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高端醬油一般為釀造醬油,并且配料比較簡單。“價格較高的醬油配料只有水、黃豆、小麥和食用鹽。”該銷售人員表示,“但普通醬油的配料很多,并且多數含有防腐劑。”
通過對比,普通醬油配料多出的成分主要是谷氨酸鈉、5-肌甘酸二鈉、5-鳥甘酸二鈉、苯甲酸鈉等。但也有專家指出,醬油等級以及醬油中含有的氨基酸態氮也是評判醬油質量的重要指標。高端醬油等級一般為特級,氨基酸態氮的含量大于等于1.0g/ml,但低端醬油指標一般在0.7g/ml,甚至更低。
認可度低
高端醬油都聲稱使用的是有機原料,營養價值較高,但市場的認可度并沒有得到體現,多數消費者還是保持謹慎態度。
一位“90后”白領表示,“如果50元一瓶的醬油,降到20多元可以接受,不會購買不了解的品牌”。一位上了些年紀的消費者表示,她很少購買其他品牌,都是按廚師朋友介紹,認可一個品牌。“其實口味都差不多,那些高端醬油,號稱有機,但原材料是否有機誰能給保證?”對于兒童醬油,這位消費者也不太認可:“沒有必要,把菜做清淡點不可以嘛。”
一位從事酒店行業的消費者的看法則是:“購買醬油主要根據烹飪需要,煎炒烹炸和涼拌會選用不同品牌的醬油,一般也是聽從專業廚師的建議。總之,醬油只是一個調味品,主要還是看味道如何。”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表示,雖然市場對高端醬油不太認可,但高端醬油的利潤空間很大。“每瓶醬油的成本也幾元錢,一箱子醬油賣出幾瓶可以收回成本,剩下的醬油可以打折出售了。”朱丹蓬說。
火候未到
近幾年,醬油企業按差異化、功能性和消費檔次的定位進行市場開發,但表現平平。朱丹蓬認為,有機食品面向的市場主要是高學歷、高收入群體,但是醬油購買者多為這些人的父輩,他們對高端醬油的消費并不太感興趣,依靠生活經驗購買。而高收入人群社會交際較多,居家烹飪頻率較小,他們很少多頻次購買醬油,所以高端醬油很尷尬。“高端醬油最終被接受,估計得等到‘80后’或‘90后’成為家庭廚房的主力,這估計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朱丹蓬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高端醬油和低端醬油目前在商超貨架上混在一起,商超的檔次本身也有差異,說明企業并未高端醬油進行渠道細分和品牌塑造。諸如兒童醬油等面向特殊人群的產品,本可以打出品牌。但對于活得還不錯的醬油企業來說,精力并不在此。“高端醬油不神秘,哪家企業都能做,對它們而言,有點‘摟草打兔子’的意思,投入還是太少。”
因此,高端醬油的品牌信任度差得還很遠。“有的醬油企業號稱180天釀造,依照釀造規模和銷售規模,這些企業很難生產這么多醬油。”朱丹蓬說,“只有全行業建立起完善的誠信體系,讓消費者明白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才會認可這些高端產品。另外,各種醬油吃起來差別不大,如何讓消費者憑肉眼判斷出產品是否為高端,這是體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