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吃火鍋、一人租房、一人K歌、一人逛街、一人旅行……如果你在不經意間完成了以上一項或者幾項,那么恭喜你,為我國的“一人經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人口達到了2.4億,其中獨居人口7700萬,而這個數據預計在2021年將上升至9200萬。
在我們身邊,這樣一個群體隨處可見。在日本漫畫作家高木直子創作的《一個人住第五年》中,也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獨居者的畫像。
他們往往孤身一人離開家鄉,前往更遠的大城市工作,習慣了一個人吃飯、購物、裝置房間;從只想要一個簡單清爽的房間,到打印機、畫框、畫具等堆到了天花板……在漫長的獨居生活中,“為自己花錢”成為了最日常的一件事情。
早在2011年,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做《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曾經提出了“一個人的經濟”概念,即一人獨自消費和體驗,除了狹義的單身消費,還包括一個人獨立消費的行為。
而今,這個群體在國內的規模正在加速擴大,并正對商業和經濟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在這個萬億級的一人經濟市場里,吃穿住行玩……每個行業都蘊含著大量的機會。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也瞄準了這股年輕人獨居的浪潮,紛紛涌入餐飲、家電、旅行、娛樂等領域,不斷豐富著當下“一人經濟”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一天賣出453萬份自熱火鍋,“一人食”的興起和爆紅一人經濟的浪潮還在滾滾向前,而最先察覺到這股浪潮的,是“民以食為天”的餐飲行業。例如近些年走紅網絡的“一人火鍋”、“一人餐廳”……從堂食到外賣,從線上到線下,針對單個消費者的餐飲業態正在涌現。
線下餐飲行業中如“一人食”餐廳也越來越火,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年輕人對“一人食”餐廳的需求逐漸增多,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一人火鍋。
在沒有人陪同的情況下,自帶社交屬性的火鍋便讓獨自前來的消費者稍顯尷尬,而這落到一些創業者以及火鍋店主的眼里,成了商機。
呷哺呷哺、不二鍋小火鍋等品牌先后推出類似的“一個人火鍋”。在某家呷哺呷哺店內,除了正常的座位,還設有聯排餐位,即使消費者獨自前往用餐,與其他消費者坐在一起也可避免尷尬。
在長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購物中心,一家叫溫鼎的火鍋店,也針對單個的消費者推出了一人服務。如果是一個人就餐的話,就可以點一個小鍋底,其售價不同于其他火鍋店的鍋底,價格更便宜。
坐落在無錫復興路的良彌一味,也是“獨食火鍋”的典型代表。暖黃的燈光、紓緩的音樂,日系的裝修,一人一鍋,座位與座位之間都有隔板分開。鍋底與菜品的分量都是按照單人的食量來設計,支持套餐和單點,人均消費在40元人民幣左右。
火鍋店的服務更加簡單化,消費者直接通過掃碼點單,有需要時按動桌上的鈴鐺,就會有服務員前來。
近年來,也有不少餐廳開始推出了一人套餐、半份菜等,專門為只身一人前來的消費者提供服務。如杭州老字號知味觀,從2018年開始就在總店推出了多款不同風味的一人食外賣套餐,隨后在各個門店逐步上線。
一人食的興起,在線上引發了一場更為火熱的潮流。2019年1月,京東超市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人食類食品”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60%,代表產品“自熱火鍋”銷量驚人。
這種既能代替方便面,又能滿足“一人食火鍋”的產品,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追捧。2018年天貓雙十一當天,自熱小火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賣出了453萬份。相比于2017年雙11賣出了170萬份,同比增長了2.7倍。
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市面上已經出現了超過300個自熱火鍋品牌。就在今年5月中旬,莫小仙、食族人、自嗨鍋等三家自熱火鍋品牌獲得了總計過億元的融資。
這個行業到底有多火?2018年,廣發證券的一份報告認為,未來5-7年該行業的數量級應在50-150億元人民幣。
各大企業也紛紛入局,除了海底撈、大龍燚、小龍坎、重慶德莊、老城南等火鍋餐飲品牌競爭之外,還有新希望美好、三全、統一、三只松鼠、良品鋪子、衛龍等食品飲料品牌也陸續涉足這一領域。
隨著自熱火鍋為代表的一人食的爆紅,如自熱米飯、自熱煲仔飯、自熱燒烤等產品也紛紛出爐。
據統計,2020年初,自熱米飯類產品在電商平臺的銷量同比增長高達257.09%,成為繼泡面、速凍水餃后的又一飛速增長的品類。
“一人食”的興起和火爆,得益于數以億計的獨居人群:當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在食物上好好“取悅”自己。這背后不僅僅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意,和一個新的經濟現象。
一人家電崛起:迷你微波爐一年銷量暴漲970%
吃和住,是獨居人群消費支出最大的兩個領域。如果說吃是獨居生活的必需品,那么住,則是7000多萬獨居人群的調劑品。
在《一個人住第五年》一書中,作者居住在十來平的房間里,第一年只想布置一個可愛浪漫的小屋,到了第五年,房間就已經完全被各種家具雜物給填滿。
在現實中,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裝置房間成了許多獨居年輕人的一大樂趣。在許多獨居年輕人眼里,房子是租的,但是生活不是。
于是,迷你電飯煲、小型洗碗機、迷你小冰箱、迷你微波爐、單人燒烤架等小容量、高顏值、多功能的“迷你神器”和一“人量”商品正在爆款中迅速躥紅。
據奧維云網(AVC)的推總數據,2019年1—11月中國廚房小家電零售額526億元,同比增長2.5%。
此前天貓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在網上迷你微波爐和迷你洗衣機的購買人數增長最快,2018年分別增長970%和630%。
表現最突出的,是迷你語音智能音箱,一年里銷量增長高達16000%。此外,食物垃圾處理器、體脂稱重儀、按摩椅也只用了9個月,銷售增速分別超過了160%、120%和110%。這足可見“一人經濟”的威力。
而京東此前發布的《京東2018電商消費白皮書》也顯示,一人經濟正在顯示強大的消費趨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京東“一人份”商品消費力持續走高,銷量前五分別是:電飯煲、炒鍋、飯盒、洗衣機、豆漿機。
在線上,搜索一人電飯煲、迷你冰箱、小型洗衣機,可以看到不少熱賣品。而在某電商平臺,一些品牌的單人電飯煲、小冰箱等月銷量達到上萬件。
2019年“雙11”期間,“一人份”廚房電器的同比增速是廚房電器整體增速的2倍,共售出230萬件迷你廚房電器。
“一人家電”的暢銷,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嗅到了商機。針對規模龐大的獨居人群,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為他們推出量身打造的產品。
例如家電行業三巨頭美的集團、蘇泊爾、九陽股份也開始生產迷你家電,而一直專門制作小家電的品牌如小熊電器、飛科電器等更是逐漸專業化。
其中以酸奶機、煮蛋器、電蒸鍋、電燉盅等“小而美”產品發家的小熊電器,借助“一人經濟”的東風,以及廣大獨居人群受眾,在國內家電市場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于2019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自上市以來,其累計漲幅達到近4倍。
一人份電器的產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以廚房電器為例,從傳統電飯煲、電熱水壺擴展到三明治機、電熱杯、豆漿機、破壁機、咖啡機,幾乎覆蓋了廚房電器全部品類。
一人經濟的崛起,帶動了一個又一個新興市場的發展。而家電產品越來越小,是眼下我們正在經歷的時代的縮影。
當一個群體的“孤獨”,成為經濟的動力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愉悅地享受獨樂樂。《一個人住第5年》作者高木直子在書中寫道,一個人的生活雖然輕松也寂寞,卻又難割舍。
而任何一種社會現象背后隱藏的商機,都逃不過敏感的商家和資本。
從消費場景上看,一人食、一人用、一人旅行、一人KTV等在近些年遍地開花;從品類上看,小型家電、方便與速食食品等銷售量逐年增長,其中,中國小型家電市場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2%,市場規模有望于 2020 年達到 4608 億元。
7700萬獨居人群,每個人都是“一人經濟”的參與者和貢獻者,都助推了中國版“一人經濟”的發展。
而在這涵蓋數億消費者的萬億級“一人經濟”市場里,寵物、旅行、游戲等多個消費領域……還藏著無數的商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