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休閑零食品牌百草味上線預售“人造肉”系列新品“萬物植得”——“龍騰粽”,切入端午食粽場景。這也是百草味今年以來推出的第三款人造肉產品。
潮流與傳統結合
人造肉切入端午場景
嘗鮮大火的趨勢再加上時令場景,讓主打“多元”的百草味人造肉粽的誕生成為一種必然。
據悉,此次上新的百草味人造肉粽共有兩種口味:五香肉+板栗、五香肉+筍尖,定價與百草味同時間段推出的端午“龍騰粽”系列同等規格真肉粽價格持平。
在產品原料方面,百草味此次與國內人造肉公司HEYMAET合作,肉餡選用非轉基因大豆組織蛋,通過特殊工藝去除大豆豆腥味,在風味和口感上更接近真肉。
過去有傳說,端午節期間,吳越地區(今江南)“龍”的部落均會舉行圖騰祭祀,這一天,蒼龍飛至正南,陽之端、氣旺盛,這也是龍騰粽名字的來源。百草味將傳統“端午龍騰”的場景融入,打造了這款新潮與傳統結合的“人造肉”龍騰粽。
人造肉品牌扎堆入局
細分需求受關注
素食、健康、環保等因素共同推動人造肉市場快速發展。百草味于今年1月推出新“肉”時代,肯德基、星巴克兩大連鎖餐飲巨頭也接連在國內推出“植培黃金雞塊”和“別樣牛肉”人造肉產品……各大品牌紛紛入場,在國內帶動了一波愛好者嘗鮮。
據MarketsandMarkets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場規模約121億美元,預計以每年約15.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或將達279億美元。
據百草味食品研究院院長尹世鮮介紹,當多元化消費需求具體到休閑零食行業,食用場景可細分至早餐、一人食、第四餐等,人群更是細分至老年人、孕婦、兒童、Z時代、二次元等圈層。
2020年,在人造肉系列推新后,百草味接下來還將聚焦兒童、健康養生人群等不同人群和場景需求打造多元產品,與消費者去溝通圍繞休閑零食的“吃什么、如何吃”等。
人造肉屬“新生”領域
優勢尚不明顯
“人造肉”國內雖然大熱,不過業界認為作為一個“新生”領域,“人造肉”目前對比真肉方面仍缺乏規模化,具體產品銷售價格暫時不比真肉產品有優勢。
“一方面由于多種原料的嚴格篩選,進口原料較多,另一方面,目前人造肉零食定位于嘗鮮人群的新品嘗試,生產規模并未達到千萬級、億級規模,因此具體‘人造肉’產品成本是相應增加的。”百草味食品研究院院長尹世鮮公開表示。
即便如此,人造肉零食的生產成本同比還是低于真肉產品的,且在后續研發進入軌道且規模擴大后,上述成本仍有可控空間。當然,除了成本和價格優勢尚未體現外,目前“人造肉”仍缺乏相應的生產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