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人民日報新媒體淘寶直播,在薇婭的推薦下,周黑鴨再度收獲51萬盒的訂單……作為武漢的城市名片之一,周黑鴨在遭遇千店停業的“春劫”后,正在迎來雨過天晴。
周黑鴨
年銷31億,周黑鴨試水“自我顛覆”
自2002年富裕怪味鴨店開業,周黑鴨通過直營模式在全國100座城市拓展了1300多家門店,2019年實現營收31.86億元,凈利潤4.07億元,牢牢處于休閑鹵制品陣營。隨著供應鏈能力逐步優化,周黑鴨開始試圖在品類和渠道上展現“不一樣的自己”,為規模擴張開源鋪路。
去年8月,周黑鴨從口味上“顛覆自我”試水不辣系列,從華南推向全國,4個不辣單品貢獻收入超50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周黑鴨不滿足于只做“鴨貨專家”,逐漸向休閑食飲過渡:2017年6月,周黑鴨“聚一蝦”項目在潛江開工,宣告進軍小龍蝦產業;2018年世界杯期間,周黑鴨與統一打氣聯合推出新品“周小伴”維生素水果汽水,2019年再度與“熊孩子”聯合推出芒果干產品。熊孩子隸屬于廣西南寧品亞商貿有限公司,目前是天貓果蔬脆中銷量前列的品牌,業內估計2018年銷量已過億元;此外,周黑鴨旗下還有系列豆制品零食,由甘源食品生產。
渠道方面,周黑鴨在現有直營模式基礎上,逐步開放特許經營,以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和滿足全國擴張需求,2019年內陸續于4個城市簽約3家特許經營商,其中5家店已投入運營。據周黑鴨CEO張宇晨透露,特許經營申請量高達8000份,去年12月底進入貴陽、南寧市場,今年初也順利進入江蘇徐州、江西贛州和吉安以及全國高速服務區。在張宇晨的規劃中,未來五年特許經營門店將超過自營門店。
變革遭遇黑天鵝,疫情“逼停”千家門店
但新冠疫情爆發讓原定節奏被徹底打亂,周黑鴨的特許經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全國門店一度歇業1000家左右,占到全體門店近80%。加之人員限制外出,剩余門店的生意也可想而知。財報數據顯示,周黑鴨2019年僅華中地區(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就有門店558家,貢獻營收15.94億元占比58.2%。而在歷來是銷售旺季的春節,“大本營”成為疫情嚴重的地區,經營損失不言而喻。
此外,周黑鴨天貓旗艦店也受物流之困發貨緩慢。2019年周黑鴨網上渠道和外賣渠道的收益占比23.8%,這一渠道梗阻無異雪上加霜。更麻煩的是,網絡輿論甚至一度“談鴨色變”,避之不及。
即便如此,周黑鴨還是時間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款1000萬元,主要用于采購一線醫療機構急需醫療防護物資、檢測設備等;向武漢紅十字會、武漢市江夏區政府及江夏區醫院送去超30萬元物資;了解到武漢方艙醫院一位醫護人員的愿望是“吃周黑鴨”,便立馬安排送去100份周黑鴨禮盒,120份周黑鴨禮包以及1500份周黑鴨散裝食品……在積極自救的同時,周黑鴨堅持用實際行動傳遞著“武漢溫度”。
特許經營重啟加速,組建全渠道布局
疫情爆發后,周黑鴨迅速啟動“安心”計劃,通過與美團外賣、餓了么等平臺合作,以智能取餐柜或與顧客約定位置的形式實現無接觸外賣配送。同時,消費者還可選擇周黑鴨微商城的線上購物平臺。
周黑鴨在華北、華中及華南設有3個生產中心。基于疫情對華中工廠的影響,周黑鴨調動了華北及華南生產中心的產能,進行生產運營上的調配,線上訂購的氣調盒裝產品全部由華北倉、華南倉生產及物流配送。周黑鴨特意強調,所有產品均為100%包裝產品,降低了運輸和售賣過程中的污染風險。據介紹,周黑鴨產品是通過自動生產方式,限度地減少人為接觸,經過高溫鹵煮,在10萬級潔凈車間內包裝完成。9層高阻隔密封的鎖鮮裝、全程GPS監控冷鏈運輸運抵門店,確保產品新鮮又安全。
疫情初期,“社區合伙人”模式在食品行業如火如荼,周黑鴨也積極投身其中。2月下旬,周黑鴨發起社區團購團長招募令,招募范圍包括北京、天津、石家莊、青島、武漢、長沙等31個城市,團長工作內容包括在社區團購頁面選擇產品發起團購、分享團購至社區群、拼團成功后,負責到貨清點簽收、通知下單家庭提貨等。據悉,華南、華北區域為10單起送,江浙滬地區則為3單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