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我們的生活質量不斷的提高,而且中式快餐可以說是餐飲行業里“最接地氣”的細分賽道,店鋪數量也幾乎占據了整個行業的半壁江山。中式快餐賽道是創業項目的集中爆發區,但卻一度遭到資本的冷遇。這其中的原因如何?這個行業又在發生什么變化呢?
為了幫助大家更全面地認識中式快餐,我們將從三個維度進行解讀,瀏陽蒸菜品牌“蒸瀏記”創始人彭誠從中式快餐從業者角度進行《復熱與現做,中式快餐標準化的痛點與未來》主題分享。
“野蠻生長”的中式快餐
在餐飲行業細分品類里,中式快餐一般包括飯食簡餐、面條米粉、地方小吃類等,看起來“小個頭”,但卻在近年取得了快速發展。智辰餐飲數據庫顯示,截止2017年底中式快餐全國店鋪數量已占據餐飲行業的45.4%。
在規模占比近半的情況下,中式快餐店鋪數量依然在快速增加。如下圖所示,2017年面包甜點、飲品、火鍋等品類門店減少或小幅增長,而小吃快餐店鋪數量卻增加了61萬家,訂單額同比增長209%,呈現出野蠻生長之勢。
中式快餐處在倒閉的高危區間
中式快餐品類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行業內淘汰率極高。《2017年中國餐飲供給側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已關閉餐廳平均只存活508天。
據統計,餐飲行業倒閉率高達70%,在不同價位餐廳中,人均50元以下的餐廳關店率遠高于其他價位。而中式快餐的客單價主要集中在50元以下,處于餐飲行業倒閉的“高危區間”。
中式快餐行業的新變化
我們發現中式快餐一方面經歷著“野蠻生長、殘酷淘汰”,另一方面行業內也正呈現出新的獨特變化。
外賣渠道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
傳統中式快餐主要是堂食,過度依賴線下流量,外賣平臺的興起為餐廳提供了重要的獲客渠道。目前,中國在線外賣用戶數量已超過3億。《中國餐飲報告2018》表明,小吃快餐作為美食大品類的主角在2017年發展成績亮眼,訂單量增長117.6%,訂單金額增長140.8%,且客單價從29元提升至33元。
外賣渠道對快餐商家獲客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商家各渠道營業額占比而言,《2018中國餐飲年度報告顯示》快餐品類的外賣營業額占比達到35.2%,遠遠高于其他品類。
隨著平臺補貼減少,低價競爭時代過去,外賣的品牌價值變得越來越明顯。在美團外賣平臺上1/4的訂單量來自于知名品牌商家,外賣交易額前20的品牌占據了整體12.6%的份額。
新零售+中式快餐=?
新零售模式主要是利用線上可視化,結合線下體驗,產生新的消費場景。
當前新零售在中式快餐行業主要有兩類發展形態:一類是將傳統門店進行數據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消費者的用餐體驗。比如淘寶聯合沙縣小吃打造的“萌系治愈所”,注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餐環境明顯提高,但價格也隨之增長。
另一類是通過無人售賣終端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餐方式。比如上海的無人面館,北京的快餐智能販賣機,曾一度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在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同時,這種方式也存在諸多弊端,例如從中央廚房到消費者手中流程過長導致新鮮度和口感降低,運送、儲藏、設備安裝維護等成本增加也需要解決。
那傳統的中式快餐企業如何擁抱新零售呢?瀏陽蒸菜品牌“蒸瀏記”的創始人彭誠在采訪中表示:“蒸瀏記將全力打通線上線下入口,優化食客的消費體驗,為顧客提供餐食營養成分報告、餐建議并通過門店提供半成品零售。實現線上線下雙向流量互動,傳統與互聯網無縫對接。”
一線城市增速下降,市場正在下沉
從一線城市看,中式快餐門店數量減少14%,呈現出負增長的趨勢。從二線城市看,相比于西式快餐、中西式正餐、火鍋等品類門店數大幅減少,中式快餐卻依然保持1.7%增長。在三四五線城市,中式快餐門店的增長則更為快速。
討好“90后”主流消費者,難!
當前,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正逐漸成為餐飲消費的主力。80和90后人群在餐飲整個用戶層中占比接近7成。美團點評的數據顯示,20-39的用戶貢獻了84.4%的餐飲消費,其中90后的餐飲消費是80后的近兩倍。
從消費者喜好來看,口味、顏值、價格成為年輕人選擇餐廳的關鍵因素。既要體驗又要性價比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這對15-50元低單價區間的中式快餐的挑戰不小,如何既保持低價又提供美味好看的快餐是餐企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中式快餐遭遇資本市場的“冰”與“火”
在餐飲行業快速發展,醞釀著新變化時,中式快餐品類進入的創業者不斷增加,資本進入的意愿度也在提高。
餐飲創業者最青睞的賽道
在餐飲業,究竟哪個細分品類最受創業者青睞呢?從大眾點評收錄的2017年新增店鋪數量來看,快餐成為餐飲創業者最青睞的賽道,全國各地區占比均接近40%,遠遠高于其他品類。
中式快餐行業資本進入意愿提升
據統計了近年餐飲行業的投融資情況,近3年來獲得融資的餐企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大部分都集中在A輪及以前。其中,2014-2017年間中式快餐獲得融資142例,成為最獲資本青睞的賽道,遠超過面包甜點、咖啡茶飲、中式正餐等品類。
雖然餐飲行業每年超過10%的增長率,但一度并不被資本看重。因為過去餐飲行業收現率高導致財務不透明,資本不愿投,也不敢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電子點餐、移動支付、ERP系統普及讓餐企財務變得規范透明,投資機構的態度開始轉變。中式快餐市盈率高且具備零售化、規范化、規模化的特點,使得資本的進入意愿較高。
中式快餐未來將何去何從?
中式快餐市場區域下沉趨勢明顯,三四線城市成為重要的增長點。這片藍海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提前布局三四線城市的商家將可能贏得發展先機。餐飲業消費升級的趨勢和主流消費群體年輕化則要求中式快餐商家定位用戶,滿足年輕用戶需求。
中式快餐獲客渠道逐漸變得多元化,線上線下正在快速融合。外賣平臺成為中式快餐品類重要的客戶來源,新零售業態正重構新餐飲模式。在標準化、供應鏈的強大推力下,中式快餐也在加速向零售化邁進。“堂食+外賣+可流通商品”借助互聯網突破時空限制,將成為餐飲業主流的商業模式。
除了爭奪前端的客流,對中式快餐商家來說,未來后臺競爭可能將會成為決定成敗更關鍵因素。促進財務合規向資本靠攏、積極適應新的餐飲消費理念,獲得優質的供應鏈及議價能力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