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和北京的稻香村在北京市場已經差不多纏斗了10年,兩邊的都很出名,地域性也很強。原本同出一源相安無事。你做你的北方市場,我做我的南方生意。但是,是一個商標注冊,讓兩家稻香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消息,在10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法院判決北京稻香村違法,侵犯蘇州稻香村的商標權,判北京稻香村不能再使用這個商標,并賠償蘇州稻香村115萬損失費用。
很多知情人士表示,這個判決實際上時對北京稻香村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打贏的官司的回敬。
9月10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雙方侵害商標權糾紛與不正當競爭案做出一審判決。判決公告指出,被告北京蘇稻公司、蘇州稻香村公司停止在“粽子、月餅、糕點”等商品上使用“稻香村”商標,并賠償原告北京稻香村公司經濟損失3000萬元等。
經咨詢法律界人士,獲得了一個不得了的消息。雙方的判決都是沒問題的。上訴后如果沒有改變判決,那么意味著北京法院會查封蘇州稻香村的商標,并要求蘇州稻香村賠償北京稻香村3000萬元;蘇州法院也會查封北京稻香村的商標,并要求賠償115萬元。
真可能,兩邊都不能叫稻香村了。
【歷史本為一家】
歷史上蘇州稻香村在前,北京稻香村在后。蘇州稻香村則始于1773年,北京稻香村始于1895年。據現在普遍公認的說法,蘇州稻香村掌柜、南京人郭玉生因為拓展市場,于1895年北上,在北京前門觀音寺開辦北京稻香村,經營南案糕點,前店后廠,自產自銷。有清一代,蘇州和北京稻香村本是一家,賬目往來頻繁,老北京的“八大件”等南案糕點,都是此次分家帶來。
在北京稻香村開業以前,北京的糕點都是滿族風格,以發面為主,重油重甜。做好了很好吃,做不好第二天硬的像石頭。北京稻香村開業后,軟糯清甜的南案糕點,迅速占領北京市場,成為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貧民百姓的節慶佳品。
北京稻香村一直運營到1926年歇業。改革開放后的1983年,北京稻香村從原來糕點廠恢復品牌,持續經營。但清末民初的時候,北京稻香村已經與蘇州稻香村徹底分家,北京稻香村在京城原有糕點的基礎上改進配方,已經脫離蘇州稻香村自成一脈。
相比北京稻香村,原來在蘇州開店的稻香村,老店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動蕩中受損嚴重。之后又經歷百余年的亂世,起落飄搖,品牌不彰,發展也不穩定。直到1986年,成立蘇州稻香村糕點廠之后,蘇州稻香村才逐漸走上正軌。
因此說,歷史上兩家稻香村根正苗紅,同出一脈。
【商標都是授權得來】
但兩家稻香村一開始并沒有注重品牌和商標。那時候,受改革開放之初學習先經經驗的影響,各地都有各地的稻香村糕點店。稻香村的商標被保定稻香村注冊。
當時北京稻香村最有優勢,可以將保定稻香村并入集團,但是受制于決策流程和相關管理人員的認知,北京稻香村并沒收購保定稻香村,只是得到商標授權和部分商標權益的轉讓,可以在糕點、粽子和春卷等食品上使用稻香村的文字商標,這是北京稻香村文字商標由來。
而蘇州稻香村為了這個商標處心積慮,最終是讓保定稻香村以商標入股,成為一家,這樣保定稻香村的商標變成“一女嫁二夫”,為現在的稻香村商標大戰埋下伏筆。
【電商興起打破平靜】
原本兩家經營策略完全不同,即使在90年代蘇州稻香村收購了保定稻香村后,兩家還是維持了十幾年的相安無事。
北京稻香村一直都是前店后廠模式,自產自銷。老北京的老少爺們都好這口,逢年過節不從稻香村拎店點心,覺得節過的不舒服。甚至很多北京的節日風俗都與稻香村有關,例如大年初二回娘家,女婿要到稻香村買盒京八件帶給丈母娘,這是北京已經固化的風俗。
而蘇州稻香村一直以糕點廠模式擴展,統一制作,統一包裝,在商場設置專柜銷售。兩個模式沒有誰好誰壞,都牢牢占據南部兩塊市場,有自己穩定的客戶。
2006年后,電商興起,打破了這個平靜。
蘇州稻香村因為采用中心廠模式,因此在電商領域發展較快。可北京稻香村很快發現,有客戶反應,網上買的稻香村糕點味道不對,拿來一看原來是蘇州稻香村生產的。這已經在侵蝕北京稻香村的市場,并很容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于是北京稻香村次撕破臉皮,在蘇州稻香村更改商標內容的時候,申訴成功。
雙方的商標大戰,由此開始。
【何解?和解】
提及北京稻香村與蘇州稻香村的商標大戰,有幾個階段。
先是蘇州稻香村申請扇形稻香村商標,北京稻香村提出異議,被商標局否決。接下來2013年商評委認定蘇州稻香村的扇子型商標侵權,不許使用。蘇州稻香村上訴至院,2014年院維持原判。而第二年即2015年北京稻香村成功申請北京稻香村的商標,并提出兩方品牌之爭的解決方案,即加地名。北京商標叫北京稻香村,蘇州商標叫蘇州稻香村。但遭到蘇州稻香村否決。
然后接下來是這一次雙方在兩地把對方告了的新聞。
根據專家分析,雖然雙方都互相指責對方侵權,但是雙方起訴的法律對象并不相同。這造成很有可能最終上訴被駁回后,兩邊法院執行裁定,兩地稻香村都不能使用稻香村品牌的結果。
據2017年數據,蘇州稻香村年收入32億元,北京稻香村年收入50億元。北京與蘇州稻香村在電商領域都在飛速發展。一旦稻香村品牌不能使用,雙方將遭受巨大損失。
以上是對稻香村或許以后不叫稻香村了的相關新聞,有業內人士指出,剛剛的判決,更像是蘇州稻香村準備談判的籌碼。據他分析,很可能最終蘇州稻香村會接受北京稻香村的建議,在品牌前加上蘇州二字,雙方還是各憑本事,在電商市場捉對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