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味是鴨脖,鴨脖是絕味。絕味鴨脖是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品牌,從兩大休閑鹵制品上市公司絕味食品(603517.SH)和周黑鴨(1458.HK)均在上月底發布了2018半年業績。從業績來看,絕味食品的營收和凈利潤繼續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但周黑鴨的半年報業績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另一方面,從股價走勢上來說,絕味食品和周黑鴨上市均不滿兩年,仍屬股市新兵,上市時都是熱門股,備受投資者和消費者關注。然而今年股價的走勢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差別。
2018年初至9月20日,絕味食品的股價漲幅為1.58%,然而周黑鴨的股價卻下跌超過40%。截止2018年9月20日,周黑鴨的股價僅有4.7港元,跌破其發行價5.88港元。
不過,近期絕味食品傳出來的并不都是好消息。梳理公司的公告和交易所官方網站的數據,最近幾個月,絕味食品重要股東減持參考市值合計超過10億元,減持股份主要來自于首發限售股解禁。
鴨脖子的故事會如何演繹?從兩家龍頭公司的中報業績說起。
2018上半年業績對比:絕味食品暫時跑贏周黑鴨
2018年上半年,絕味食品的總營收達20.85億元,同比增長12.62%;周黑鴨的總營收為16.01億元,同比下降了1.12%。
從數據來看,雖然絕味食品2018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速出現了小幅下降,但半年度總營收一直保持著上漲趨勢。周黑鴨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速出現了負增長,營收增速自2017年半年報便開始下滑。
再來看看凈利潤方面,截止2018半年報,絕味食品的歸母凈利潤為3.15億元,同比增長32.55%;周黑鴨的歸母凈利潤3.32億,同比下降17.34%。
2016-2018年,絕味食品半年度的歸母凈利潤從15.59億增長至20.85億,且2017和2018連續兩年的增速均超過了30%。周黑鴨今年的歸母凈利潤3.32億元較上年的4.01億元相比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而且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速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降。
根據近三年半年度的數據顯示,周黑鴨的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均遠高于絕味食品,但從整體來走勢看,周黑鴨的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均處于下降的狀態,銷售毛利率從2016年的62.7%下降至2018上半年的59.86%;同時期的凈利率由27.4%降至20.71%。
反之,絕味食品的銷售毛利率由2016年中期的30.89%上升至2018年中期35.48%,銷售凈利率也從11.68%上升至14.92%。
從財務數據的梳理上看,今年上半年絕味食品暫時領先一個身位,但未來走勢如何,劇情是否會反轉,目前還尚難下定論。
兩家公司雖然都主打鴨脖子,但商業模式有很大不同。
商業模式:加盟VS直營
絕味食品和周黑鴨均是以休閑鹵制品為主營的上市公司,且在上市后仍在不斷的擴展新的市場。但由于銷售模式上的差異,絕味和周黑鴨在擴張速度上形成了較大差距。
直營模式比較“重”,單店貢獻的營收比較高,但擴張速度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加盟模式相對比較“輕”,單店貢獻的營收比較低,但在沖刺階段,擴張速度往往比較快。
絕味食品2018上半年較2017年年末總門店數凈增加406家,而周黑鴨僅增加了169家門店,絕味食品的擴張速度要明顯快于周黑鴨。
對于直營連鎖來說,公司對各家直營門店擁有控制權,享有門店產生的利潤,但相應的也要承擔門店發生的相應費用開支。周黑鴨以全國的各大交通樞紐作為公司門店擴張的重心,并與地鐵站、高鐵、機場承包商及商業開發商之間展開戰略合作。雖然省去了中間環節,公司直接接觸消費者,可以賺取較高的銷售利潤,但直營店在人力和資本上的投入會較高。
而在加盟連鎖模式下,加盟商擁有對加盟門店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并自負盈虧。公司可以通過中間商現有的渠道,快速開發市場,成本投入較少。但由于加盟商較為零散,公司在統一管理和運營上掌控力往往較直營模式弱。尤其是食品行業,一旦加盟商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會對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影響,還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沖擊。
從兩者的商業模式上看,差異其實非常大,各有優缺點,很難說加盟模式一定優于直營模式。雖然今年上半年絕味食品的財務表現較周黑鴨更為靚麗,但未來是否會發生反轉還有待觀察。
絕味食品近期部分股東的大金額減持也值得投資者的注意。
近三個月:首發限售股東累計減持超10億
絕味食品的營收與凈利潤在上市后均保持增長,但近三個月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動作,不得不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在絕味食品批限售股2018年3月19日解禁的當天,絕味食品發布了一則關于股東減持股份的計劃公告。根據公告顯示,公司大股東周原九鼎、文景九鼎、金泰九鼎和深圳匯賢擬減持共計不超過3456萬股,即不超過絕味食品總股本的8.43%。減持期限為股票解除限售條件后的6個月內。
以上是對絕味食品利潤上漲,遭遇重要股東10億減持的相關新聞,財務業務很重要,重要股東減持動向也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