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2月4日那天,是我國農歷24節氣的節氣——立春。《中國天文年歷》顯示,2月4日5時28分迎來“立春”節氣。立春又叫“打春”,那么立春這天,我國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在全國很多地方,喜歡歡立春吃春卷兒,一般大概在過年前點點兒,菜市場周圍開始賣春卷了,大概要持續2個月左右。一般春卷兒攤攤兒是一個推車兒,上面五顏六色各種拌菜,有粗細海帶絲、萵筍絲、紅蘿卜絲、折耳根、粉絲、白蘿卜絲、海蜇絲等。
立春之日我國民間有“鞭春”、“打春”的習俗。“鞭打春牛”傳統至少始于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是一種策勵農耕的民俗活動。從立春開始,各地開始舉行各種活動祈盼五谷豐登春季“肝氣”旺,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因此,脾胃弱的人春季要多吃山藥、大棗、蓮子粥,來控制過旺的肝氣,預防慢性胃病及慢性肝炎導致的胃脹等癥狀的加重。立春過后,平日脾胃不好的人,一定要飲食清淡、適量,尤其應忌食羊肉等熱性食物或海鮮等發物。告別大寒,進入立春,應適當減少進補,可順應季節的變化多吃些溫性的食物,比如大蔥、生姜、大蒜糯米、胡蘿卜等,能起到祛陰散寒的良效。
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慢慢減少,不要一下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以免造成寒邪傷肺,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老人外出時多加一件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