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黑龍江省企業聯合會、黑龍江省企業家協會、黑龍江省工業經濟聯合會向社會公開發布2015黑龍江企業100強名單。黑龍江企業100強的篩選、排序,按照《財富》世界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的通行規則進行,主要依據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納稅總額、研發費用、從業人數、海外收入、海外員工、海外資產等12項指標,并以營業收入作為最終排序的基準。其中身在黑龍江支柱產業之一的飛鶴乳業,繼去年入圍百強企業今年更是強勢上升19位,位列第35位。
黑龍江在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經濟的結構化調整以及全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增大,以能源資源化工等重工業為骨干力量的工業體系面臨著巨大挑戰,食品工業則正在成為填補經濟增長空檔的新生力量。在此次百強榜單中,具有傳統優勢的食品工業的快速增長可圈可點,而從黑龍江走出的民族乳企--飛鶴乳業作為“升級黑馬”,其發展軌跡也在一定程度表現出黑龍江省在擴大地緣優勢,謀求引領全國乳業振興局面的端倪。
全產業鏈布局促進乳品產業集群化
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黑龍江省展開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而對于讓黑龍江寄予厚望的食品工業而言,成熟的區位條件、企業外部環境以及上下游企業的配套建設等因素都成為其快速發展的基礎。據了解,黑龍江優質荷斯坦奶牛存欄總量、標準化規模奶牛場(小區)總量和奶牛養殖業產值均居全國第一,國人每喝六杯奶中就有一杯來自龍江。除了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奶牛帶”的天然地域優勢,國家、省政府一直以來的重視及各方面政策扶持,也讓黑龍江乳業折射巨大潛力。
在100強企業排行榜中,糧食與食品加工企業達32家,占企業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總營業收入1615.7億元,占100強企業營業收入的18.1%.事實上,這一數據的產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長期布局的結果。以本次排名上升19位,展現出巨大發展后力的飛鶴乳業為例,早在2001年便未雨綢繆,積極強化全產業鏈布局:在區位選擇上,飛鶴將目標鎖定北緯47°的黃金奶源帶,從飼草種植開始掌控奶源安全,形成了“農(農場)、牧(牧場)、工(加工工廠)”三位一體的產業集群。經過十年精耕,飛鶴完成了從源頭牧草種植、規模化奶牛飼養到生產加工、成品檢驗、物流倉儲、渠道管理及售后服務各環節的全程可控的全產業鏈模式。
正是得益于行業首個完整全產業鏈的合理布局,飛鶴已經在業內率先實現了“2小時生態圈”,這也是一般乳企尤其是進口乳品品牌所不能比擬的空間和時間優勢。從更深遠的意義而言,全產業鏈開創了中國乳企最佳的發展模式,并使飛鶴保持了53年的安全生產紀錄。
盡管全產業鏈的布局費時費力,前期需要進行大量的投入,但隨著產業鏈的日益完善,以及黑龍江對食品工業及新興產業的大力支持,產業集群效應會被逐漸放大,與乳業相關的上下游企業也將更加集中,從而為骨干企業帶來巨大的品牌勢能。而從另一層面來看,名牌企業的崛起,對當地招商引資,產業升級,縮小區域差距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源創新推動產業升級與自身發展
和去年相比,黑龍江今年100強企業排行榜中,糧食與食品加工企業達到32家,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行業。當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創新能力便成為衡量企業發展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具體到食品企業,一方面是能夠在國家級重點項目中擔當重要角色,推動全行業的技術進步;另一方面,食品企業需要優化自身的技術實力,與國內國際領先企業展開直接競爭。
飛鶴率先提出了“源創新”的理念,從“生產的源頭”轉向重點關注“研發的源頭”,從生產導向到研發導向,從重視共性化產品到更重視個性化需求,始終在“源頭”做創新文章。長期以來,飛鶴多次擔綱國家級重要課題,聯合國際專業研發機構,立足人種差異,飲食生活習慣差異,最早開展權威臨床喂養實驗;2015年,飛鶴-哈佛大學醫學院BIDMC營養實驗室北京研發中心落地,飛鶴“兩國三地”聯合科研平臺搭建完成,以保障其乳粉產品結構持續升級,研制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乳粉配方。
另一方面,飛鶴在技術源頭上聯合國內外頂級科研機構,從生命的源頭進行探究。同時,采用國際先進的技術和工藝,“濕法工藝”和“閃溶技術”保障飛鶴可以實現最大程度保障奶粉的新鮮營養。此外,據了解,飛鶴率先引入OPO結構脂,進行臨床喂養驗證,尤其是汲取對乳汁中微分子的成果進行研究,最終研制出國內第一個強調奶粉功能訴求全面性的配方,對于降低寶寶不良癥狀的發生幾率,增進鈣吸收,增強寶寶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幫助。
憑借著全產業鏈布局以及技術工藝層面的不斷創新,飛鶴連續幾年成為黑龍江工業體系優化和產業升級中的排頭兵,也為黑龍江其他區域內的乳業品牌提供了發展思路參考。不久前,飛鶴星飛帆1-3段嬰幼兒配方奶粉更是在有著食品界“諾貝爾獎”之稱第53屆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上榮獲金獎,飛鶴標準也與極其嚴苛的歐盟標準接軌。可以說,飛鶴已經成為黑龍江食品工業在中國乳業品牌的一張重量級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