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食品加盟網!

掃碼關注

食品加盟網
微信掃碼關注

南街村模式能拯救貧窮的農村嗎?

??2021-08-16 閱讀:618

梁鴻的《中國在粱莊》出版以后,描述農村的書大量涌現,比如熊培云的《一個村莊里的中國》,這些書從不同角度書寫中國農村。

新近出版的《崖邊報告:鄉土中國的裂變記錄》便是眾多著作之一,該書出版于2015年8月,作者閻海軍。2015年10月,因各家門戶網站的轉載報道躍入大眾視野。

不同于梁鴻和熊培云的專業學者身份,閆海軍供職媒體,常年與農民打交道,文字更加質樸。

不過,閻海軍并沒有因為生于農村,是農民的兒子,就為故鄉遮羞。在《崖邊報告》一書中,他通過對崖邊村婚姻,家庭,教育,遷徙等諸多現象的描寫,為讀者勾勒出一幅農民逃離農村,農村產業衰敗,傳統道德秩序崩潰的圖景,繼而提出了自己的解決建議。

盡管閻海軍對農村諸多現象的描寫很到位,情感表露真實,但在筆者看來,閻海軍對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分析,以及提出的解決辦法,并不深入,甚至“偏離軌道”.以此言之,這本書是觀察中國農村的切入口,但卻不是解決農村問題的指導手冊。

《崖邊報告》對農村現狀的描寫很到位

閻海軍出生在崖邊村,是村里少數通過讀書走出去的人,盡管他常年在城市工作,但父母大哥都還在農村,因此經常返鄉。閻海軍從事的工作也與農村有關,因此對農村懷有深厚的情感,本書在感性描述上,很真實,能給讀者一種思鄉之感,也能真切體會到作者對故土的殷切期盼。

閻海軍雖然靠讀書逃離農村,但他并不諱言自己當初并不知道讀書的目的何在。閻海軍自述說:“五年級的時候,我就開始向往中學。我不向往中學到底能學到什么知識,我向往上中學以后,可以自己動手做飯……住校以后的獨立自主生活,是我向往的根源。”閻海軍的自述,是多數農村孩子的寫照,盡管有“知識改變命運”的宣傳,但多數農村孩子并不明白其中中的含義,即便明白,這也是條艱難的路,對于他們來說,他們并未見過多少“知識改變命運”的案例,讀書與否,對他們來說是義務教育的要求。

正因為這樣的成長經歷,閻海軍對故土的觀察要比一般田野調查深入得多。他熟悉崖邊村的人情世故,知道每個人的過去,對村里的現狀也了如指掌,因此書里的敘述真實而生動,他毫不隱晦地揭露了崖邊村存在的各類丑陋現象:

光棍宋順順為了脫單,在外打工時與自己親表妹同居,將“生米煮成熟飯”,逼迫姨媽將女兒嫁給自己。

甘肅廣泛存在的彩禮現象,相對于甘肅農民的收入,彩禮是一筆巨額開銷,對女方父母而言,拿彩禮嫁女兒與賣女兒差不多,崖邊村亦不例外。

厲敬明的兒子厲又艮不愿給他養老,生病的時候也不找醫生,絕望的厲敬明在一次生病后選擇絕食自殺。盡管村里人都知道厲敬明是被餓死的,但對厲又艮而言,父親是病死的。厲又艮甚至還公開斥責別人不孝順:“我最看不慣不孝敬老人的人,你爹白生了你,你小心我揍你。”

閻海軍描述的這些現象,并非甘肅農村的個例,中國大多數農村,這類現象都司空見慣,閻海軍的不隱晦,為讀者揭露了一個真實的農村,與人們想象中的詩意田園相去甚遠。

除了描寫現狀,閻海軍還將這些情形同自己的童年時期對比,在他的回憶中,當時的村中生活是這樣的:“老人安享晚年,中青年躬耕農事,少年成群結隊嬉戲打鬧,村莊雞鳴犬吠,人聲接耳;進入年關歲尾,各類民俗文化活動上演,村莊會更加熱鬧。”而這番情景,才是世人心目中的田園生活。

但其實,閻海軍的描述與當年的真實情況相去甚遠,更多的是自己的臆想。在《崖邊報告》后文里,閻海軍對自己的童年生活有另一番描述:“從我記事起,崖邊的生活一直是拮據的……一天兩頓飯,每天離不開漿水……每每面對去學校要背黑面饃饃的境況時,我總要拉下臉,十二分的不情愿。”這才是當年農村的真實生活。

也許因為這樣的矛盾心理,閻海軍對農村現狀的原因分析就顯得不那么到位,甚至顧此失彼。

南街村模式能拯救貧窮的農村嗎?

《崖邊報告》,北京大學出版社。

小農經濟與城鄉剪刀差導致農村貧困

如同中國多數農村一樣,崖邊村也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不同的是,崖邊村的饑餓程度要遠超全國其他地區。崖邊所在的通渭縣,隸屬于甘肅省定西市,是當年甘肅浮夸風最嚴重的地區,由于虛報糧食產量,大量抽調青壯年去煉鋼鐵,修建“引洮工程”,導致農村勞動力缺乏,饑餓來臨時,崖邊村毫無招架之力,餓死很多人。(關于通渭在三年自然災害中的情況,可參靠楊顯惠所著《定西孤兒院紀事》)

“三年自然災害”結束后的統計顯示,崖邊村人口由222人減少到145人,其中死亡59人,絕大多數是餓死的(四分之一人口餓死,每家都有人餓死,甚至有的人家死絕了)。

崖邊村的隱痛是時代的縮影,無數個“崖邊村”的犧牲換來了中國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也昭示了集體化生產下農村物質嚴重不足的現實。因此,實行包產到戶后,崖邊人全情投入到生產中,干勁十足,加上農藥、化肥、優良種子的推廣使用,崖邊村基本告別了饑餓,但離富裕還很遠。

閻海軍認為城鄉剪刀差,小農經濟,沉重的稅收負擔,國家投入不足是導致農村貧困的原因。特別是小農經濟,閻海軍寫道“小農經濟助長了農民的自私情緒,人人為己,事事利己成了常態。”農民之間缺少合作,貧富分化逐漸凸顯,農民的抗風險能力不足,使得農村難以擺脫貧困的面貌。

誠然,小農經濟是導致農村貧困的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黃宗智對中國的小農經濟有過深刻考察,在《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一書中,黃宗智用“內卷化”分析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他認為明清以來,在人口壓力下,中國的小農經濟逐漸變成一種“糊口經濟”,農村生產采用大量投入勞動力的方式,總產量雖有增長,但卻沒有發展。

在《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一書中,黃宗智分析了為什么小農愿意在有限土地上投入巨大勞動力:“因為這樣的勞動力對他(小農)來說,只需要很低的‘機會成本’(因缺乏其他的就業可能),而這種勞力的酬勞,對一個在生存邊緣掙扎的小農消費者來說,具有極高的‘邊際效用’”.從黃宗智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因為缺乏就業出路,只能采用過密化的生產模式。

小農經濟確實能在短期內提高總產量,但長期來看,并不能促進生產發展,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為生存掙扎。這也是為什么包產到戶初期,全國農村都迅速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卻長期都不能實現富裕的原因,因為農民沒有其他出路。

之所以農民沒有出路,原因在于中國長期實行的城鄉二元化結構,這導致城鄉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剪刀差,農村付出大量犧牲換來城市的進步,但城市卻沒有對農村進行相應的反哺。目前中國的糧食收購價很低,但化肥、農藥價格很高,這使得農民辛苦一年,頂多維持收支平衡,要想發財致富幾無可能。閻海軍在書中分析了父母2010年收支情況,發現老兩口雖然吃飯不成問題,但是,經濟收入幾乎是零,這就是多數中國農村的現實寫照。

農村確實很貧困,這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不過閻海軍認為,目前政府的扶持措施,與農村的具體情形并不匹配,甚至吃力不討好。以“低保”為例,崖邊村普遍貧困,這個錢給誰大家都有意見,于是為了“低保”,村里人際關系惡化,村民背地里大罵干部。所以,在閻海軍看來,這種單純的扶持政策不能改變農村的貧困面貌。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南街村模式改變不了農村的貧困面貌

農村貧困,小農經濟進一步加劇農村貧困化,中國多數農村已經走到崖邊。

閻海軍分析了小崗村的歷史與現狀,認為包產到戶的小農模式解決不了農村困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他描述了走訪南街村的體會,通過對南街村與小崗村的對比分析,閻海軍借用原小崗村書記沈浩的話,給出了自己的結論:“學習南街村,壯大集體經濟,走向共同富裕。”

對閻海軍的這一結論,筆者難以認同。

2008年2月,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相繼報道了南街村“神話”背后的真相,梳理媒體報道,不難發現南街村神話建立的基礎:第一,通過大量銀行資金來發展經濟,而非自身積累;第二,利用外來廉價勞動力,壓低他們的工資待遇。除此之外,權力高度集中,在南街村,王宏斌一人說了算,是事實上的“人治”,毛澤東思想只被當做調節干群緊張的利器,懲治不服從領導的村民,而不是信仰。

在這種模式下,南街村短期內確實取得了令人驚奇的成就,發展速度遠超深圳,成為全國第一個億元村。但種種神話光環背后,是高達17億元的負債,為了應對債務危機,南街村2005年就背著大多數村民悄然改制,這事實上宣告了南街村神話破滅。

遺憾的是,這些輕易可以找到的媒體報道,媒體人閻海軍忽略了,他只看到南街村光鮮的一面,而沒有去追究光鮮背后的真實情形。實際上,除了巨大的債務負擔,南街村還利用“航天育種”的騙局牟利2400萬(坑其他農民),《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對此有詳細的報道,這個細節也被閻海軍忽略了。

閻海軍認為南街村模式可以改變農村的面貌,實在難以說服人。

實際上,對中國農村的問題和解決辦法,董時進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有過精確論述,只不過他的觀點和當時的主流意見相差太多,在歷史中被忽略了。

1950年前后,董時進發表了數篇文章反對正在進行的土地改革,董時進認為,中國農村的主要問題不在于土地分配不均,而是人口太多,土地太少,農村大量勞動力剩余。(正因為勞動力大量剩余,而又沒有其他就業出路,中國農村才出現了“內卷化”趨勢,相關論述可參考前文所舉的黃宗智著作)平分土地后,土地被分成小塊,將難以進行機械化耕種,農民也沒有致富的可能。

董時進認為民國時期中國社會混亂,農民貧窮,根源不在于土地不均,而是戰事連綿不斷,治安不好,苛捐雜稅繁重,加之自然災害頻繁,產業不興(工業等實業)。(參見《土地分配問題》,董時進,1948年)因此董時進從根本上不贊成土改,不能簡單的將地主的土地沒收后分給農民,這對地主不公,也對農民不負責。

反對土改的同時,董時進提出用技術手段改進農業,例如推廣良種,興修水利,提高復種指數,推廣美國式的農場,實現機械化、化學化。(參見《看歷史》2010年第8期,熊景明文《“先知”董時進》)董時進對中國農村有不少預言,事后看來都一一應驗了。

因此,在筆者看來,要改變中國農村的貧窮面貌,不妨沿著董時進的思路出發:第一,用技術改良的方式改進農業,依靠科技的力量;第二,“殖產興業”,農村要實現規模化生產,農業之外要發展工業、服務業,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就業機會,告別“內卷化”;第三,在教育上幫助農民,授人以漁;第四,真正給予農民公民權,使他們對國家大事能夠有發言權,而不只是成為國家發展的犧牲品。

當然,要做到上述幾點,任重道遠,需要技術的進步,需要國家層面的教育、政策扶持,也需要農民站出來為自身權益斗爭。雖然很艱難,但也需要一步一步去做,閻海軍在書中提出的一些措施,如取消戶籍,消除城鄉二元化都有可取之處,但南街村模式卻是不可取的,也沒有那么多勞動力愿意離開家鄉去建設別人的村莊。

中國農村今天依然貧困,但不幸者中的幸運是,人們已經注意到了農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人開始為農民發聲,為農民書寫,閻海軍作為農村走向城市的代表,其對農村種種現象的描述,值得城市人去閱讀,通過這本書,人們可以發現另一個中國,窺見另一群同胞的生活。

結語:

毋庸諱言,中國農村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三農問題確實很危險,現在不解決必將拖累中國。拯救農村關鍵要給農民提供出路,而非繼續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南街村模式并不適合多數農村,讓農民走向城市,并且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才是正確方向。

免責聲明:
本站部份內容系網友自發上傳與轉載,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食品加盟網
一级毛片精品免费完整视频,亚洲成a人无码av网站,日韩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国内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 日韩国产变态另类欧美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看 | 亚洲精品456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