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鶴集團,全稱河南中鶴現代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依托國家對農業產業的政策支持,憑借優良的區位和原料優勢,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河南中鶴現代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注冊資金10.41億元,資產33億元,擁有員工3500人的,以信息化為平臺、以新型工業化為龍頭、新型農業現代化為基礎、新型城鎮化為提升的“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的集團公司。
2010年初,在各級政府的主導下,中鶴集團本著企業向產業園區集中,土地向農機合作社集中,人口向新城社區集中的“三集中”規劃原則,完成了對王莊鎮100平方公里鎮域面積內的42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7萬人口和9萬畝耕地的整體規劃。規劃后除去工業園區占地5.8平方公里(約合8700畝),社區占地11平方公里(約合16500畝),溝塘道路占地約0.5萬畝,耕地面積將達到12萬畝,比規劃前凈增耕地3萬畝。這是“中鶴模式”對破解工業化、城鎮化與保護耕地矛盾的一大突出貢獻。
新型工業化方面,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的中鶴糧食精深加工產業園區,已建成2平方公里。在已建成的兩平方公里內,主要形成了農產品倉儲流通區和農產品加工區兩大功能區。農產品倉儲物流區擁有70萬噸的倉儲能力;農產品加工區年加工轉化45萬噸玉米、30萬噸小麥共75萬噸年原糧加工轉化能力。基本形成了以小麥、玉米為主的從田間到餐桌的兩條產業鏈組成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
新型農業現代化方面,規劃打造生態高效農業12萬畝,由優質糧食生產區、標準化畜禽養殖區、優勢特色經濟作物和林果業種植區、生態觀光休閑農業區四大功能區組成。目前優質糧食生產區已流轉3萬畝,憑借河南省大的農機合作社——鶴飛農機合作社進行規模化、信息化種養;標準化肉羊養殖區占地3500畝,存欄湖羊50000余只,肉牛養殖區規劃占地2000畝,目前存欄2000頭;特色經濟作物和林果業種植區目前建設綠化苗木基地8000畝;果蔬種植基地規劃占地6000畝,目前建成2000畝;占地5000畝的科技園區正在建設中。
新型城鎮化方面(農村居民安置和休閑區),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總投資60億元,建成后可容納8萬人居住。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占地3750畝, 2010年8月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共開工建設2.8萬平米的商業中心工程、9萬平米的中小學工程、1.3萬平米的行政服務中心工程、23公里的城區道路工程、日供水3萬噸自來水廠、日處理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和164棟住宅樓工程共7個項目共計80萬平米。二期工程已于2014年7月正式開工,主要建設100萬平米棚戶區和12萬平米的公租房工程,總投資額度20億元。新城內水、電、暖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學校、醫院、社區服務中心等服務功能完善,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應有盡有(包括污水、垃圾統一處理),它不是簡單地開發一個大的小區,而是約等于建造了一個小社會、再造了一座浚縣縣城。由于是土地流轉后的、土地收益完成了由經營性收益向資產性收益的轉變,是與農業生產脫離了關系的并村進城,所以是真正地實現了農民變市民。
下一步規劃實施情況:
新型工業化,計劃到2020年,要把農產品流通區區建成為以100萬噸倉儲能力和9公里鐵路專用線為“兩翼”承托的,全國性的糧食倉儲物流港;把農產品加工區建成以年加工轉化120萬噸小麥、45萬噸玉米為“兩足”支撐的全國性的糧食精深加工基地,兩個功能區可實現年產值160億元,利稅16億元,并將提供近1.5萬個就業崗位。
新型農業現代化,糧食生產區、特色經濟作物和林果種植區、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區、標準化畜禽養殖區四大功能區,計劃到2015年,總的流轉土地面積將達到5萬畝,依托六大合作社進行規模化、信息化的現代化農業作業,打造優質糧源生產基地、規模化種養示范基地和生態觀光基地,也將提供5000多個就業崗位。
新型城鎮化(農村居民安置和休閑區),2015年中鶴新城項目一期工程將全面建設完成,入住居民2萬人,三產人員也將達到2000多人。
企業通過土地流轉、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力爭成為**農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