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系北大荒集團控股公司(其中北大荒集團持股66%),現擁有資產總額30億元,下轄40余家分、子公司,員工近20000名。年加工鮮奶能力100余萬噸,可生產奶粉、液態奶、飲料、豆制品、米麥制品及保健食品等各系列近200個品種,銷售網絡遍及,其中原料粉遠銷東南亞和非洲。
從1963年建立奶源基地——8511農場奶牛示范場至今,完達山已有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史。
70年代,完達山首創大顆粒速溶奶粉制造工藝,從此使我國進入速溶時代;
80年代,完達山4次蟬聯國家食品質量獎——國家銀質獎章;
90年代,“完達山”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進入21世紀以來,完達山牌奶粉、液態奶產品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評為產品,從2000年起,完達山乳業連續多年被國家八部委認定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3年獲得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狀;2006年獲得“50強人民信賴品牌”光榮稱號;2007年,完達山乳業奶粉出口量列首位,完達山豆奶粉的四個品種在美國完成了PDA注冊;2008年,完達山乳業經受住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考驗;2009年,完達山的品牌價值從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前的22.39億元躍升為35.02億元,在價值品牌500強中“完達山”位列234位,提高了92位。
完達山乳業的奶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北緯45度,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帶之一,這里土質肥沃、草質肥美,非常適合奶牛的生長和泌乳,是世界公認的優質奶源帶,擁有興凱湖、洪河、撓力河3個自然保護區,還有8個生態示范區、10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輻射黑龍江省20余個市縣區、近60個農場。在這一優質奶源帶上,有完達山600萬畝天然草原牧場,50萬頭良種奶牛,優良的生態環境成為生產優質原料奶的自然資源基礎。
在奶源管理上,完達山乳業直接與奶農簽訂牛奶收購合同,實行“小區管理、分戶飼養、機械榨乳、冷鏈運輸”的管理模式,把奶站作為乳品生產的車間,牛體清潔、機械榨乳等工作在奶站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切實做到每個環節都是可控制的。
完達山奶站配有簡易的檢測設備,對原料奶一直堅持“每日取樣,每日檢測,每日送檢”。在奶站現場檢測原奶的密度、酸度、溫度、堿試驗和酒精陽性乳;原奶運到工廠后檢測脂肪、蛋白質、、摻雜使假等36項指標,并增加了三聚氰胺的檢測;如果原料奶出現不符合標準的現象,可通過奶樣進行追溯,找到源頭,通過有關部門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對有爭議的奶樣,工廠和奶農一起到國家指定的第三方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復檢判定。完達山中心檢驗室每年還對奶源進行兩次普查,普查鮮奶質量。
完達山的奶源管理模式及其建立的“奶源質量追溯制度”從源頭上了原料奶的質量,而完達山在收購原奶時采取的“雙項計價、優質優價”的計價方法,則既增加了奶農收入,又增強奶農“養好牛、送好奶”的質量意識。
完達山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嚴格的奶源管理模式為完達山生產優質乳品提供了強有力的。
在生產管理上,完達山從原料驗收到成品出廠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的質量與食品標準多達1155項100多萬字,堪稱吉尼斯世界紀錄。完達山對每個崗位均制訂了詳細的崗位操作規程,對操作要求精細化,實施崗位三級管理。為了在產品質量管理上與接軌,完達山在2000年初就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4年1月通過了食品管理體系認證。通過實施食品管理體系,產品的營養和,做到有效地預防食品危害的發生。公司還全程導入“6S”管理制度,實施了以質量為核心的全員參與的“三全管理法”,促進了公司整體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站在新的起點上,完達山將以“取自然精華、強國民體魄、興民族乳業、壯國威”為己任,繼續為民族乳品工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完達山的發展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吳邦國、吳官正、吳儀、周永康等黨和及省委、省政府領導都曾親臨企業視察,寄厚望于完達山,希望完達山能扛起振興民族乳業的大旗,爭創世界,為民族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