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秋,鄭珍由遵義赴仁懷直隸廳(今赤水)拜訪遵義原知府平翰,途經茅臺時,寫下一首五律《茅臺村》:
遠游臨郡裔,古聚綴坡陀。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
迎秋巴雨暗,對岸蜀山多。上水無舟到,羈愁兩日過。
鄭珍(1806 -1864),字子尹,晚號柴翁,貴州遵義縣沙灘人,道光舉人。精于經學、小學,詩歌風格奇崛,著有《鄭學錄》、《儀禮私箋》、《輪輿私箋》、《說文逸字》、《說文新附考》、《巢經巢詩鈔》、《巢經巢文鈔》、《樗繭譜》等,后人將其與莫友芝并稱為“西南巨儒”。以他為代表的貴州遵義沙灘文化盛極一時,有“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之說。“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一句,對茅臺村的所見所聞作了極為精當的概括,成為全詩的點睛之筆。承上一聯,寫出此地是一個承載交通、經濟的要塞。鄭珍在《田居蠶室錄》中曾云:“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赤虺河,即赤水河。清乾隆十年(1 745年),云貴總督張廣泗疏通赤水河道后,四川自貢井鹽經合江,沿赤水河至茅臺再轉運全省,故詩云“鹽登赤虺河”。
鄭珍繼《茅臺村》詩后的另一首詩《吳公嶺》中,有“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詩句,對當年茅臺鎮鹽業酒業聯袂競長作了更為生動的描述。
民國四年(1 91 5年),茅臺酒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成為響當當的世界品牌。伴隨著茅臺酒的騰飛,茅臺鎮從此走向世界、聞名中外。改革開放后,當地白酒產業迅猛發展。三十年來始終穩座“黔酒”頭把交椅,至今仍是黔酒重要的根據地之一。2003年,生長于赤水河畔,長期從事白酒營銷且頗有建樹的王運萬,在茅臺鎮巖灘村青杠林村民組沙子河溝興建了廠房,命名“中黔酒業”,其意一在貴州好山、好水、釀好酒,二在傳承茅臺鎮傳統工藝,為消費者釀制傳世美酒。其“中黔”系列酒具有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
“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貴州中黔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坐落于馳名中外的酒鎮茅臺鎮醬香型酒原產地保護區內。與國酒茅臺同享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水源和微生物群等自然環境資源。公司總部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一家集優質醬香型原酒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實體釀酒企業。是按茅臺鎮醬香型酒傳統工藝生產的大型規模企業。公司高素質的員工兢兢業業奮戰在不同崗位,管理團隊和技術人員均具大學學歷:經驗豐富的營銷團隊以誠信為基礎是公司屹立市場的根本。
主導產品“中黔醬”、“黔國茅酒”、“黔國妙品”系列酒以本地優質紅纓子糯高梁、小麥、茅臺河水為原料,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采用茅臺鎮傳統釀酒工藝,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精心釀制而成,從生產貯存到出廠歷經五年以上。具有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親睞。
2012年1月企業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經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和合作經濟學會考評,201 2年7月,公司獲綠色企業年度社會責任獎、經社會經濟調查研究中心綜合考核評定為“2010白酒醬香型領軍企業”、“2010十佳區域品牌”并榮獲輕工產品質量保障中心“服務、質量、信譽AAA品牌企業”、“優質白酒”稱號。注冊商標“wangyunwan”、“中黔”獲“品牌”文聯原副高運甲品飲“中黔酒”后,欣然題詞“酒冠黔人國”。海軍原副政委冷寬中將品飲“中黔酒”后,揮毫題詞“酒中妙品味”。
2011年初,經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考評,公司成為貴州省青年創業就業示范基地,并擬聘公司董事長王運萬為貴州省創業就業導師。董事長王運萬先后榮獲·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年度影響力人物獎、2010年度宏觀經濟研究院青年民營企業家、先進愛國企業家(愛國宣言寫入中華愛國大典,刻錄于長城歷史豐碑之上)、世界華商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專家學者協會理事、貴州省酒業協會副會長、貴州青年創業促進會理事、貴州省拳擊協會副、貴州省春暉使者、仁懷市政協委員、酒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