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鮮味調味品類烹飪原料,以小麥、大豆等含蛋白質較多的原料經水解法制得或以淀粉為原料經發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結晶狀的調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過化學合成制作。
味精的主要成分1、味精的化學成分
味精又稱味素,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影響甚微。文獻報道,焦谷氨酸鈉對人體無害。還有如果在堿性環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谷氨***的物質。
所以要適當地使用和存放。谷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谷氨酸的鈉鹽。是一種無嗅無色的晶體,在232°C時解體熔化。谷氨酸鈉的水溶性很好,溶解度為74克谷氨酸鈉。
2、味精的主要成分
谷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谷氨酸的鈉鹽。是一種無嗅無色的晶體,在232℃時解體熔化。谷氨酸鈉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鈉。
味精的功效與作用1.增加食物的鮮味
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欲,有助于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2.緩解神經衰弱
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還具有**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的營養價值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是腦組織氧化代謝的氨基酸之一,對改進和維持丘腦的機能是十分重要的。正常人每日攝鈉1-2克便可滿足生理的需要(聯合國推薦每人每天攝入食鹽為8克以下,食鹽主要成分為***),如過食則可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導致血管管腔變細,血管阻力加大,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腎負擔,致使血壓升高。另外,味精中還含有少量***。
味精使用時應注意一忌:高溫使用
烹調菜肴時,如果在菜肴溫度很高的時投入味精就會發生化學變化,使味精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樣,非但不能起到調味作用,反而會產生輕微的**,對人體健康不利。科學實驗證明,在70℃-90℃的溫度下,味精的溶解度*好。
所以,味精投放的*佳時機是在菜肴將要出鍋的時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話,味精投放應在勾芡之前。根據高溫不應放味精這個道理可以得知,您在上漿掛糊時也不必加味精。
二忌:低溫使用
溫度低時味精不易溶解。如果您想吃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鮮時,可以把味精用溫開水化開,晾涼后澆在涼菜上。
三忌:用于堿性食物
在堿性溶液中,味精會起化學變化,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谷氨***。所以烹制堿性食物時,不要放味精。如魷魚是用堿發制的,就不能加味精。
四忌:用于酸性食物
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
五忌:用于甜口菜肴
凡是甜口菜肴如“冰糖蓮子”、“番茄蝦仁”都不應加味精。甜菜放味精非常難吃,既破壞了鮮味,又破壞了甜味。
味精是什么做的,以及味精的主要成分在這里小編都為大家詳細的講述完了,大家對味精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呢?少量的食用味精是沒有壞處的,但一定要根據它的原則去用哦。